罗长山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重视关爱残疾人就业的提案的建议》收悉,现对提案建议答复如下:
建议一:加强特殊教育学校职业高中科任教师的专业性,针对学生实际能力及社会需求方向培养学生能够在步入社会后找一份解决个人温饱的工作的相关技能。
答复:
一是锡市残联充分认识到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性的重要性,残联每年组织特校教师进行盲文和通用手语培训,提高了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
二是残疾人就业方面。锡市残联积极落实“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实施“三爱行动”,拓展残疾人就业渠道。积极开展走访拓岗促就业活动,摸排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对残疾职工的需求,并在2024年安置残疾人公益性岗位高校毕业生10名。针对有就业创业意愿的残疾人,大力搭建“4+就业”模式助残就业创业平台,加大对残疾人创业、灵活就业、居家就业、网络就业扶持力度,让残疾人足不出户、足不出小区、足不出社区创业增收、提高生活水平。
1.“救助+就业”。联合全市多部门单位打造“爱心集市、爱心地摊、爱心超市”三爱助残项目,助力完成“三年就业行动”。目前,爱心集市已完成一期招投标,16间商铺已建设完成,已对74名申报经营管理的残疾人进行入户摸排走访,研究确定一期经营管理人员名单;在贝子庙广场设置爱心地摊,精准助力残疾人就业创业,为20名残疾人解决就业问题;首家残疾人“圆梦家园”快递驿站+爱心超市试点示范项目正式运营,每月收入稳定,其他两个爱心超市正在筹备中,全部完成后可安置6名残疾人就业。
2.“培训+就业”。开展残疾人士特产带货、展示绘画、摄影和书法作品展、讲述残疾人自立自强故事、床品服饰制作等网络直播培训,搭建助残就业平台,加大对残疾人创业、灵活就业、居家就业、网络就业扶持力度,辐射更多的残疾人参与网络直播就业,助力残疾人足不出户创业增收。
3.“品牌+就业”。培育明珠绿洁洗涤有限公司残疾人就业基地,加入布草青青“联”字号品牌联盟,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优化经营环境。
4.“产业+就业”。大力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产业基地建设发展。
为引导和帮助残疾人灵活就业,平等参与社会,结合残疾人自身特点,为更多的残疾人提供就业创业新途径,培育打造残疾人就业基地两处:网络直播孵化基地、明珠绿洁洗涤有限公司,引领带动更多的残疾人积极就业,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一是网络直播基地购置电商直播设备23.98万元;二是解决残疾人加工服装时铺布和切割布匹的困难,为锡林郭勒盟弘心博爱民族文化服饰有限公司购置切割机、铺布机 47.9万元;三是投资48万元为残疾人创业基地明珠绿洁洗涤公司购置洗涤设备锅炉设备提高服务标准。五是通过“身子扑下去,问题浮上来”,解决弘心博爱多年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没有无障碍设施、屋内温度低,条件差等突出问题,请示市政府领导同意及协调相关部门,2023年6月26日召开常务会议,市残联提交第10次政府常务会议第七议题,讨论通过了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新址议题,将原寿康养老院(位于南广场路南,花园社区内)作为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锡林郭勒盟弘心博爱民族文化服饰有限公司)生产加工、培训学校运营场地。
加大扶持残疾人创业就业力度。针对不同类别残疾人采取有针对性的就业帮扶工作,实现精准助残。及时落实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奖励及相关补贴政策,加强对残疾人自主创业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指导与帮扶,横向延伸带动一批扶残企业,形成多位一体的残疾人就业创业格局。
建议二:加大社会宣传,针对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多在大众视野中展现,让更多的人知道残疾人也一样具备相应的劳动能力。
答复:
锡市残联不断加大残疾人培训力度。近年来,直播带货这一行业异军突起,不仅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也给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提供了筑梦平台,大部分残疾人受身体条件所限制,本身在就业竞争中就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而电商直播带货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搭建了新的桥梁,让更多的残疾人不受时间地域,足不出户就能自主创业增收。
为促进互联网新形势、新业态下的残疾人就业创业,市残联聚力打造集生产培养、直播运营培训、主播培训、短视频制作、直播带货、产教融合、直播经济产业孵化园运营于一体的残疾人就业创业网络直播孵化基地,实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融合,造就属于残疾人自己的就业创业品牌,通过“直播带货+技能”的加持,联动扶残助残、乡村振兴、民俗特色、手工制作、公益倡导等培养提升残疾人网络创业能力,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为残疾人居家增收提供有力保障。2022年为网络直播基地购置电商直播设备投入23.98万元,通过“培训+就业”模式,搭建助残就业平台,加大对残疾人创业、灵活就业、居家就业、网络就业扶持力度,辐射更多的残疾人参与网络直播就业,可安置14名以上残疾人就业。按需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班,2023年开展残疾人手工足球制作培训班、残疾人民族服饰制作培训班、残疾人网络直播培训,培训人数113人,补贴培训费用20.096万元。2024年开展残疾人民族手工艺品及工具制作技能培训和农村牧区实用技术面点培训,培训人数52人,培训费用7.8万元。计划开展残疾人网络直播视频剪辑培训。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农村牧区实用技术培训,残疾人学习了实用的技能和知识,帮助残疾人掌握了一技之长,提高了他们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建议三:对残疾人及其家庭的扶助力度,考虑到残疾人家庭面临的经济与心理压力,建议财政方面有更多的受教育方面以及职业教育方面的政策支持。例如某学生在职业高中时对针织方面比较擅长,建议相关财政方面对该生给予培训及就业方向指导与跟踪。
答复:
一是市残联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居家照护服务,是残疾人摆脱心理压力,增强融入社会的能力。
二是与教育局、特殊教育学校联合开展“辅助器具进校园活动”,为残疾学生配备所需的康复器具,提供学习生活帮助。
三是不断加强残疾人教育工作,为提高残疾人教育水平,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推动残疾人教育事业发展。
1.成立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工作领导小组。为特殊教育教学科研、康复训练、医学评估与鉴定、师资培训等提供科学的咨询和引导服务,探索特殊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2.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享受普惠性学前教育提供资助。2023年为未来城博苑幼儿园12名、特殊教育学校6名及宝乐幼儿园1名,共计19名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儿童发放特殊学前教育机构补贴,补贴标准自治区2000元/人,盟级1500元/人,共计6.65万元,资金已全部发放到位。2024年该项目开展筛查工作。通过对残疾儿童的大力帮扶,提高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入园率、巩固率,推进了学前特殊教育加快发展。
3.为残疾大学生及残疾家庭大学生提供资助。2023年为49名(残疾大学生3名、残疾家庭大学生46名)进行资助。资助标准:研究生:3000元/人、本科2000元/人、专科1000元/人,共计9万元。2024年该项目正在开展筛查工作。资助残疾大学生项目缓解了残疾大学生的家庭负担,增强了残疾学子们的信心和动力,促进了残疾人群体素质不断提高。
4.开展救助贫困残疾学生项目。2023年通过三种渠道筛查:①向残疾人专职委员群内发送公告,筛查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学生。②向锡林浩特市残疾人联合会公众账号发布公告筛查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学生。③向教育局发函,筛查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学生。经筛查,以上均没有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学生。2024年该项目正在开展筛查工作,筛查范围本市小学一年级、高中一年级的低保户残疾儿童,救助标准500元/人。
四是加大托养等扶残助残力度。
1.2023年通过社会购买服务为全市480名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开展家庭助洁、助行、护理、助残、心理慰藉等居家托养照护服务。补贴标准1500元/人.年,投入资金72万元。通过调研走访了解,保洁服务极大解放了家庭劳动力,缓解了家庭压力,在温馨整洁的环境中生活有助于舒缓心情、身心健康发展。理发、助浴可使残疾人生活的更加自信,提升了残疾人的生活品质。助行、代办代购服务可使残疾人放松心情、融入社会,解决出行不便的困难问题。保健服务是缓解心理压力、管理情绪的有效途径,提高了残疾人自我保健意识和管理水平。锡林浩特市残联用实际行动,以发展促进残疾人权益保障,充分发挥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优势,不断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极大提升了广大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2.2024年委托杭办弘心博爱温馨家园为全市29名就业年龄范围内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开展2024年阳光家园项目,补贴标准1500元/人.年,投入资金4.35万元。其中为18名残疾人开展日间照料服务,由于部分残疾人身体特殊性,为11名残疾人开展居家照护服务。日间照料服务为了更好地为托养人员提供情感化、人性化方面的服务,坚持从实际出发,通过举办文化娱乐活动、开展康复锻炼、手工制作及体检慰问、郊游等多种互动互乐的娱疗、工疗、康复训练,将手工编织、手工粘画、服装制作、被褥缝制、户外捡松塔活动、朗读、绘画、舞蹈、器械康复训练、茶道、按摩等内容融入娱疗、工疗、康复训练中,使残疾人身心健康得到提升与改善。居家托养照护服务为了减轻残疾人家庭负担,为残疾人提供送午饭、环境卫生打扫、服装及床上用品修改或捐赠服务。通过残疾人阳光家园计划项目的实施,鼓励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增进与他人的交流互动,提高社会参与能力,减轻家庭的负担,使残疾人得到更多的关爱和支持。提供必要的劳动技能,帮助他们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增强自信心,增加就业机会实现自身价值。托养服务还致力于促进残疾人与社区的融合,通过建立与照护服务相关工作的衔接机制,使残疾人更容易融入社区生活。提升公众对残疾人权益的意识和关注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