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 |||
索引号:01166760-1/2025-00001 | 发文字号:——— | ||
发文机构:锡林浩特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信息分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 ||
概述: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 |||
成文日期:2025-03-12 00:00:00 | 公开日期:2025-03-12 11:26:34 | 废止日期:——— | 有 效 性:有效 |
2025年,全市上下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各项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盟委、市委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干字当头,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推动改革任务落地见效,继续完成“五大任务”、接续实施“六个工程”、组织推进“六个行动”,在弘扬蒙古马精神、闯新路进中游上取得更大进展、作出更大贡献,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202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5%、7%以上。
一、稳定供给、优化特色,持续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畜牧业做精做强,建设优质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为主的良种肉牛产业带,完成肉牛改良8万头,占比增至92%以上。推动肉羊产业高水平发展,舍饲羊年出栏40万只以上。以毛登、白银库伦为核心,打造区域性集中规模设施养殖样板,加快白银库伦养殖基地扩建等3个项目二期建设。建成聚源、诚昭养殖交易基地,育肥出栏2万头以上,全面提升肉牛产业综合效益。推动额尔敦区域总部落地,加快夏季牧场、润亿等精深加工产线投用。提升奶产业发展质效,积极争取奶业整县推进项目,建设大型奶牛养殖场。引导支持规模养殖场、家庭牧场、奶农合作社与乳制品加工企业开展订单合作,力争年产生鲜乳12万吨以上。支持首放等企业扩容增线、提档升级,培育3家作坊“小升企”,实现就地加工转化率达97%以上。推进现代马产业做优做大,争创国家级现代马产业园,实施锡林郭勒马育种创新项目,力争年存栏3.8万匹以上。培育发展马奶加工企业3家、作坊15家,引入马生物科技企业1家。开展“蒙萌马”调训技术培训,召开锡林浩特地区马产品(马奶)推介会,不断提升本地品牌知名度。保持种植业稳定发展,新建3.5万亩高标准农田,实现全市52%的基本农田建设为高标准农田。保持耕地面积稳定,确保粮食产量达到4.2万吨以上。
二、提升质量、做强总量,积极构建现代工业经济体系
夯实传统能源保供基础,加快推进神华、大唐煤矿铁路专用线电气化改造,新增无人驾驶矿卡41台,稳步提升煤矿运输效率。推动大唐煤矿有序增产、乌煤矿业全面复工,煤炭产量突破6000万吨。推动油、气实现稳产增产、取得新的突破。加快新兴产业高质量跃升发展,大力发展新材料,加快推动先导新型光学、光电子材料项目建设,推进乌煤公司锗产品加工中心复工复产。稳步发展新能源,重点推动泰富等68万千瓦风光项目投产发电,力争2025年底新能源装机规模达400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占比达到26%。加快蒙东苏左等3条外送通道建设。拓展延伸装备制造产业链,聚焦制氢电解槽、储能变流升压仓、光伏管桩等新能源装备产品,推动中船、索英、亚派、远景、涌鑫等重点企业全线投产运营,保障金风零碳产业基地、京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全面开工。有效提高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动4家燃煤电厂与家鹏、科诺生泰等建材企业开展深度合作,鼓励兴富工贸进一步拓展北京、河北等地区市场规模,加大粉煤灰外运量。
三、拓展消费、培育业态,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质效
有效释放消费需求,围绕“春节”“劳动节”“中秋”“国庆”等重要消费节点,带动市场主体开展规模促销活动300场次以上。加力扩围落实“两新”政策,着力扩大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覆盖面。统筹各渠道资金,在文旅商贸等重点领域发放消费券,激活市场消费潜力。培育消费市场新场景,新落户首店10家以上。持续丰富文旅供给,实施白银库伦火山旅游度假区、南郊机车小镇提标建设、那达慕风情园基础设施提升等重点文旅项目,提升打造6处旅拍打卡地,策划推出4条精品旅游线路。承办“蒙古马”超级联赛、自治区第35届草原那达慕、国际冰上龙舟锦标赛等文化体育活动,不断提升地域旅游特色和游客吸引力,力争游客接待量突破500万人次、综合收入50亿元以上。稳步推进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发展,加强企业壮大增收工作,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市场活力,全力推进“个转企”“企升规”,力争新增30家以上。着力提升商贸流通业效能,引导传统商超逐步推行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新零售,支持电商企业、名优特企业依托淘宝、抖音、快手等线上平台,积极开店运营、强化品牌宣传、发展直播带货等商业模式。
四、精准谋划、靠前服务,发挥重点项目定盘压舱作用
坚持把抓项目优服务扩投资作为提升经济质量、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持续加大重点项目谋划力度,实行清单式动态管理,谋划推动重点项目140个,力争当年完成投资突破百亿,其中,盟级重点项目21个,年度计划投资58.8亿元。加强领导分包、专班推进、并联审批、靠前服务,持续开展好盟级重点项目前期手续集中办理攻坚行动,确保4月中旬前全面开复工。
五、项目提质、投资扩量,保持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韧性。202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增长10%以上,力争突破百亿大关。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加大工程项目资金支持保障力度。围绕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上级资金最新投向,结合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紧盯城市地下管网管廊建设改造、高标准农田等重点领域,用足用活“两重”政策,超前规划一批带动全局发展、激发增长后劲的优质项目,尽快启动一批补足短板弱项、完善城市功能的基础项目,力争实现争取上级资金再创新高。
六、补齐短板、增强后劲,不断提高城乡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交通物流方面,持续完善道路交通运输体系,配合推动国道331阿别段公路建成通车,启动实施国道207至斯格斯台治沙公路项目。配合推进太锡铁路、火车站站房等项目建设,完成火车站配套工程。加快推进城市电商大件配送中心建设,吸纳道路货运、物流企业入驻,提升物流集散规模化、智能化水平。电网、通讯方面,投资1.36亿元实施农网、城网及新能源转网电工程,推动城网线路联络率提升至98.6%、转供率提升至89%,力争农牧区通网电率提升至75%。解决重载、过载线路13条,城镇配网平均负载率下降至42.28%,进一步提升供电安全性、可靠性。水利方面,加快机场跑道防洪、城区防洪排涝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安全韧性。市政设施方面,围绕住房、给排水、市政建设、供热燃气、环境卫生等重点领域,加力谋划实施一批强基础利长远重点项目。强化住房保障,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9个,惠及居民1938户。加强地下管网升级改造,新改建供热管网50公里以上,力争集中供热普及率达98.5%以上。新改建燃气管网40公里、“三水”管网57公里,管道燃气普及率达70%以上。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及城区环境卫生水平,完成公厕绿能替代20座、改造提升31座,推动建成区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5%以上。牧区基础设施方面,新建水源井38眼、储水窖68座,申报实施净水设备安装项目,不断织密牧区饮水安全网。推动县道512至扎拉嘎音额日格等2条牧区公路建成通车。
七、城乡统筹、以民为先,着力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快推进牧区振兴,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跟踪低收入群体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落实好教育帮扶、转移就业等帮扶措施。统筹各级各类资金3.6亿元,实施产业联牧、基础设施等项目45个以上。优化就业创业服务,打响零工市场、线上就业服务平台等品牌,牵好市场用工求职信息对接“红线”,力争城镇新增就业、失业再就业等4000人以上。开展多样化就业创业培训,全面落实创业补贴政策,完成补贴性技能培训1000人次以上、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00万元以上。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动五中、十五校建成投用,新增学位3120个。实施巴彦查干幼儿园扩建工程,完成市幼儿园、职教中心等7所学校基础设施改造。巩固提升高级中学办学质量,在新高考中取得更好成绩。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新招录教师164名。持续开展“护苗安校”行动,加强体质心理健康监测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围绕进城务工农牧民、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等重点群体,新增社保参保2000人以上。打造牧区养老中心2处,市场化配置居家社区养老助餐等服务。加快残疾人爱心集市、康复牧场建设,投用残疾人托养中心,完成无障碍改造70户。多渠道增加普惠托育供给,做好困境儿童帮扶。推动殡葬婚俗改革取得实效,加快节地生态安葬区建设。夯实卫生健康保障,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动7所社区医疗机构全面实现“一院一专科”。加大妇幼健康服务供给,力争开设孕妇学校课堂40场、服务500人次以上。加强中医药健康管理,保障65岁老年人和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分别达到77%、87%以上。推动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开工建设文体中心,策划推出锡林浩特市青年歌手大赛、世界读书日等文化活动,组织举办锡林浩特第七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体彩杯青少年体育赛等赛事活动,乌兰牧骑巡演150场次以上,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八、围绕重点、锚定转型,推动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
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明确12个招商重点部门主攻方向,加强同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等区域互惠合作,纵深承接产业转移,多措并举拓宽招商引资渠道。抓实以商招商,积极对接已于本地落户的中车株洲、中船、远景等重点企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关联项目。探索平台招商,加强同中产集团、谷川联行等专业招商机构合作,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洽谈会、推介会等重大经贸活动,对接企业200家以上,力争落地项目20个以上、到位资金突破8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