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教育诈骗陷阱,守护孩子求学正道
“你放心,我有关系,这件事包在我身上”“只要钱到位,就没有上不了的学”……又是一年升学季,这些极具蛊惑性的话语,你是否相信?近日,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人民法院审结的一起办理上学的诈骗案件,为广大家长敲响了一记警钟。
时间回溯到2023 年 6 月至 2024 年 4 月,王某某对外宣称自己认识西安市某重点中学的校长,拥有为他人孩子办理该校初中部入学的“特殊能力”。
为了让家长们深信不疑,王某某不仅伪造微信聊天记录,还组织虚假的入学考试。随后,有两名家长先后将共计人民币175000 元的“入学费”交到了王某某手中。
然而,这些钱并没有像承诺的那样为孩子铺就名校之路,而是全部被王某某肆意挥霍。当入学日期临近,家长们多次询问进展却得不到确切答复时,才发现自己落入了一场骗局。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王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捏造事实,利用家长们对“特殊渠道”入学的渴望,以收取“入学费”“好处费”的方式诈骗他人财物,且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最终,法院依法判决被告人王某某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 80000 元。
“此类教育诈骗案件中,不法分子的手段层出不穷。除了像王某某那样伪造聊天记录、组织虚假考试外,还有不少常见的‘套路’。”承办法官介绍,比如,一些人会冒充教育部门工作人员,以 “补录名额”“政策照顾” 等名义,要求家长缴纳高额费用;或者声称自己有 “内部指标”,但需要家长先支付定金、保证金等,一旦钱款到手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承办法官表示,这些诈骗行为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从家庭角度来看,家长不仅损失了大量钱财,还可能因为错过正常的入学报名时间,导致孩子无法及时入学,打乱整个家庭的计划,给孩子的学业和心理造成严重影响。从社会层面而言,此类行为破坏了教育公平的原则,扰乱了正常的招生秩序,让本应公平竞争的教育环境变得乌烟瘴气,损害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
承办法官在此提醒广大家长,一定要牢记如下“三要” 原则,守护教育净土。一是要关注,家长应及时通过学校官网、教育部门官方平台了解招生政策,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受骗。二是要核实,对任何“特殊渠道”信息,家长都应保持高度警惕,第一时间向教育主管部门求证,切勿轻信所谓“内部关系”“内部名额”等传言。三是要守法,为了进入名校而选择违法违规的“捷径”,不仅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还可能让自己和孩子陷入更大的麻烦。家长们要明白,法律红线不可越,诚信入学方为真。
如若不幸已遭遇教育诈骗,家长应立即保存转账记录、聊天截图等一切与诈骗相关的证据,同时,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请进行滑动验证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