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就是最好的致敬”----锡林浩特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专访抗美援朝老英雄
2023-03-27 11:22 来源:锡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浏览次数:
73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他们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不愧为捍卫祖国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坚强卫士,不愧为“最可爱的人”。
近日,锡林浩特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全市开展了抗美援朝老兵专访活动。此次活动由锡林浩特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锡林浩特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各苏木镇场、街道办事处退役军人服务站联合举办,主要进行记录抗美援朝革命前辈的叙述,收集、拍摄相关影像、勋章、证书等纪念物品。
陆德明出生于1931年3月,中共党员,1951年12月参军入朝,1953年8月回国后被选派到北京长新店某学校深造,两年后,被保送到山东胶州某学校继续深造。从1958年开始,“北大荒”进入全面大发展时期。陆德明同志积极响应国家支援“北大荒”号召,转业投身来到黑龙江国有农场,正式成为“北大荒”生产建设中的一员;之后,支援内蒙古满洲里市头道井国有农场,任修配厂厂长,1963年调到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大修厂任厂长,后来因有参战经历熟悉防空设施调往锡林浩特市人防办工作数年,后调入锡林浩特市希日塔拉办事处工作,于1992年办理退休手续。
提起当年浴血奋战的往事,他一边抚摸军功章一边不由地提高嗓音激动地说:“我是一名普通的革命战士,听从祖国的召唤奔赴抗美援朝战场,我的好多战友都牺牲了。有一次我和我的班长在冲锋的路上,敌人的一颗炮弹落在我们身边,只听班长大喊一声:‘快,躲进前面的掩体里’,此时,炸弹响了,班长永远地离开了我,我也身负重伤,伤好后我继续投入战斗。战场上,我们无惧任何敌人,只想着消灭敌人,打击来犯之敌,保卫我们的祖国。我要把我们这代人,把抗美援朝那段烽火岁月讲出来,传给孩子们,教育孩子们永不忘记革命精神,珍惜现在的生活,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保家卫国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陈国良出生于1930年7月,中共党员,1948年7月参军,1950年10月入朝,1956年8月退伍,到地方工作后于1986年离休。曾参加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天津战役、南京战役、广州战役、海南岛战役等。
在陈国良家,这位92岁的老兵胸前的各种战斗荣誉奖章映入采访者的眼帘,老人身穿旧军装精神依然矍铄,端正地坐在座位上,为采访者讲述抗美援朝战争中令他刻骨铭心的经历。采访者静静地聆听他的诉说,感悟他那坚定的话语,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只是做了一个中国人应该做的事,很多战友都牺牲在了战场上,但是我没有退缩和害怕,一心想着为了国家,拼命冲到前线。响应国家号召,尽自己的一份力。如果现在‘祖国有需要我的地方,我还去’。希望当代青年积极参军,拥护我们党的领导,跟着党的步伐走。抗美援朝的精神理应由我们这一代人讲述并传承下去!党和政府经常来看望我们,非常关心我的身体、生活状况,全社会也非常关爱退役军人。”
巍巍雪峰山,铁骨铸军魂”。采访期间,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单位工作人员深受感动,带着深深的敬仰,走进“最可爱的人”中,去探寻他们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精神之源。这次活动详细纪录整理了有关事迹,并获得革命先辈认可,接受了一些实物捐赠。锡林浩特市现有抗美援朝老兵19人,平均年龄91岁,战争留下的创伤以及岁月的侵蚀,导致听力严重下降,采访主要靠助听器的辅助以及老伴儿或儿女的转述。
2023年是双拥运动兴起80周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基层站所将持续推进采访抗美援朝老兵活动,深入发掘革命故事,赓续革命精神,培养爱国情怀,不断弘扬崇军爱军、拥军优属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