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用户中心|退出

  (2024年2月23日)

  这里是草原中的城市,城市中的草原,它是北疆草原重要的生态屏障,中国北方重要的能源和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是中国马都核心区,草原特色旅游胜地,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享誉中外,更因传承草原文明古韵而独具魅力,它就是令人神往的“草原明珠”锡林浩特。2014年初,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锡林浩特市,首次明确提出“希望大家要有蒙古马那样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精神”。

  【城市概况】锡林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首都北京正北方,是锡林郭勒盟府所在地,全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交通中心。总面积14785平方公里,实施城市建设更新工程,完成投资21.8亿元、增长34%。实施平房区环境改善574套,改造老旧小区84个,受益群众超1.5万人。升级改造城市道路25公里,贯通断头路3条。提档升级4个城市公园,新建3个微型公共绿地和3个特色“口袋公园”,城区绿化覆盖率超40%,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82%,辖3个苏木、1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6个国有农牧场。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数为35.78万人,比2022年末减少0.09万人,降幅0.25%。是一个居住着汉、蒙、回、藏等多个民族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先后荣获全国科技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全区文明城市、全区创业型城市、全区首届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等称号,2010年中国马业协会授予以锡林浩特市为中心的锡林郭勒盟“中国马都”荣誉称号,素有“草原明珠”的美誉。

  【人文历史悠久】锡林浩特市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特别是辽金元明清时期,是北方游牧民族活动中心。康熙6年(1667年)正式建立阿巴哈纳尔左翼旗,1743年建立贝子庙,198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锡林浩特市。锡林浩特市曾是北方民族色彩斑斓的历史舞台,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古朴醇厚的民俗文化得到较为完整的传承。

  【地理条件独特】位于北纬43°02′—44°52′,东经115°18′-117°06′,处于内蒙古高原中部,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低山丘陵,北部为平缓的波状平原,平均海拔高度988.5米,地质结构稳定,极少发生地质灾害。地处中纬度西风气流带内,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降水量309毫米,无霜期144天,年平均温度0-3℃,天气较为凉爽。动植物资源多样,草原类型齐全,地跨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半荒漠草原、沙地草原,具备得天独厚的畜牧业生产和发展条件。

  【发展势头强劲】锡林浩特市是西部百强县之一,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期,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2023年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提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8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1%、4.9%

  【区位优势凸显】地处东北、华北、西北交汇处,距北京、呼和浩特、沈阳直线距离分别为460公里、470公里、620公里,能有效融入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经济圈。与二连浩特和东乌旗珠恩嘎达布其口岸距离分别为340公里、338公里,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具备加强与蒙古国经贸、文化合作的良好基础,是内蒙古自治区“东进西出”、“北开南联”的重要节点,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交通便捷】现代交通网络加快构建,公路总里程1555公里,国道207、303和省道101贯穿境内,锡张高速、丹锡高速建成通车,国道303锡林浩特至别力古台段建成通车,辐射北通二连浩特、珠恩嘎达布其两个对蒙一级陆路口岸,东连东北三省、西接呼包鄂地区、南达京津唐的高等级公路运输通道已经形成。铁路总里程376公里,已建成锡桑、锡多、锡乌、锡二、胜利东二号专用线、胜利西一、二号专用线等7条铁路,锡林浩特至呼包既有线提速改造工程有序推进,锡林浩特至太子城快速铁路项目进展顺利,天桥至虎什哈铁路改造工程加快推进,着力构建与北京、呼和浩特等地形成快速通达的交通体系。锡林郭勒盟进京货运新通道虎丰一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首列货物列车于1月11日顺利首发,新路径可与京津冀、河南、山东大部分地区办理货物直通运输。航空快速发展,锡林浩特市4C级机场已开通飞往北京、呼和浩特、包头、通辽、重庆等地多条航线,正在积极规划开通锡林浩特至乌兰巴托国际航线。

  【自然资源富集】畜牧业资源得天独厚,是国家重要的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草原类型完整,有序推进沙地综合治理等生态修复项目,完成林业生态建设4.3万亩、草原围栏封育20万米、退化打草场修复治理1.5万亩;加强林草有害生物防治,强化灾害应急防治能力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持完整,野生种子植物1248种,常见植物671种。锡林郭勒羊肉以其鲜嫩的肉质扬名海内外,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全力实施“减羊增牛”战略,2023年推动肉牛产业加快发展,新建冷配站点2处,完成改良6.9万头,新增自繁良种母牛、种公牛3000头、400头,新增核心群1处,存栏达12.7万头。加快奶业振兴步伐,完成中科宸星特种乳、伊利智能工厂升级、牧乡源特色乳制品生产线项目建设,新增锡林郭勒奶酪品牌授权企业4家,培育升级小作坊10家,实现奶牛存栏4.06万、年产生鲜乳11万吨,力争奶业产值突破2.5亿元。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实施众诚新牧畜产品深加工、源汇畜产品加工及无害化处理项目,推动快乐小羊精深加工、预制菜产业园等5个项目建成投产,支持威远等3家企业升级壮大,力争精深加工率达到80%。新建高标准农田3.24万亩,确保粮食产量达到3.5万吨。

  矿产资源富集,主要有石油、煤炭、锗、钼、铬等30余种。煤炭探明储量337亿吨,其中胜利煤田是全国煤层最厚、储量最大的褐煤煤田,已列入国家大型煤电基地。褐煤腐植酸含量达39%左右,有机质含量平均85%左右。石油探明储量2亿吨。锗探明储量3458吨,占全国储量的68%,占世界储量的38%。铬探明储量135.4万吨。钼探明金属量17.5万吨。锡探明金属量1.08万吨。铜探明金属量0.65万吨。萤石储量91.78万吨。

  清洁能源丰富,风能、太阳能均属国家一类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年平均风速3.5米/秒,年有效风能利用小时数达到3000小时左右;太阳能总蕴藏量达2.5亿千瓦,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左右,年太阳辐射总量平均达到150千卡/平方厘米以上,具备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的优越条件,能够打造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

  【工业加速转型】2023年我市稳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完成泰富风电、神华新能源提限纳统,工业产值达到377亿元以上。充分释放传统能源优质产能,完成胜利矿区总规、环评修编报批,加快大唐东二矿、乌兰图嘎煤矿全面复工复产,积极盘活宝山宝马煤矿,促进油气能源增储上产,实现煤炭产量5130万吨、原油62万吨、天然气600万立方米。提高绿电供应能力,加快胜利至张北特高压外送等3条通道建设,推动智汇隆达、华油等7个分散式、分布式新能源项目投产发电,完成泰富40万千瓦风电、泰富风电调相机项目建设,新增新能源装机42.2万千瓦。做长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促进中材叶片技改升级,实现中船风电产业园、远景氢能产业基地、明阳大兆瓦叶片、元动新能源二期等项目建成投用。支持风电设备再生利用产业发展,推动家鹏、晨飞等风机叶片回收高值再利用项目建成投产。探索发展光电子材料产业,力争先导新型光电子产业园、光学材料产业化项目落地建设。加快重点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属地注册,促进泰富、国电投等区域总部基地全面运营,打造能源企业区域总部集聚区。培育壮大嘉运、嘉利等本土新能源运维企业,打造服务全盟新能源智慧运维基地。推动科诺生泰等4个项目建成投产,打造全盟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加强智慧园区和低碳园区建设,完成绿电替代5万千瓦。投资2.4亿元,实施明阳路拓宽新建、畜产品加工园区道路配套等6个项目,储备工业熟地200亩,建设标准化厂房1.2万平方米,力争园区产值、税收分别增长7%、5%,亩均效益提高7%,全面增强园区综合竞争力。

  【蒸汽资源充足】锡林浩特市具备生产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必备的蒸汽资源,已建成火电装机526万千瓦,冬季可用于工业供气量大约为500吨/小时,供气压力为1.6兆帕,供气温度为300摄氏度,且夏季可用气量多于冬季,能为企业提供足够的动力蒸汽。锡林郭勒经济技术开发区蒸汽管线项目建设主网施工完毕,采用北方和锡林两个热电厂汽源点互联互通的方式,能为用汽企业提供安全稳定的蒸汽。

  【旅游特色鲜明】支持“个转企”“企升限”,新增限上服务业企业2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打造一批文旅消费新场景,加快那达慕风情园、火山酒店等项目建设,提升贝子庙等6个高A级旅游景区品质,发展首放园区“工业游”新业态,推广黄金草原等4个旅拍营地,持续巩固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跑出“文体旅”融合发展新速度,积极申办自治区第34届旅游那达慕,丰富多业态那达慕系列活动,打磨提升音乐美食季、奶酪文化节等特色活动。

  【乡村振兴】统筹各级各类资金1345万元,实施乡村振兴重点项目5个。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和长效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完成县道512至扎拉嘎音额日格、花淖尔至包日呼吉尔等4条95公里道路建设项目,织密牧区“交通网”。有序提高电网延伸覆盖率,完成毛登110千伏、朝克乌拉35千伏线路项目,新增通网电150户。消除通信盲点,新建通讯基站157座。加强扶贫资产资金管理,确保持续发挥应有效益。巩固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新建户厕150座,整改问题户厕355座,力争7项社会化高频服务实现全覆盖。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创建自治区级以上示范嘎查2个,实现嘎查集体经济增长5%,全力打造现代幸福新牧区。

  【深化改革开放】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举办新型环保绿色建材产业等推介会6场,新落地项目17个,到位资金增长4.9%。优化营商环境成效明显,扎实开展“两优”专项行动,94%内外部事项实现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扎实推进“一网通办”,9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受理”,92%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先与11个盟市行政中心实现跨区域通办。率先在政务服务大厅建立全区首个企业服务专区,企业、群众办事时间缩短84%。新增减退降缓税费9.04亿元,市场主体、注册资金分别新增8000户、96.65亿元。对外经贸呈现新亮点,宏源爱味客冷冻薯条扩产项目推进顺利,组织各企业参加国际展会7次,商品出口国、出口企业分别增长100%、80%。科技创新迈出新步伐,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4家企业获批自治区创新型中小企业,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19.3%。宏源马铃薯种薯研发中心通过自治区企业研发中心备案,神华西一矿5G+无人驾驶技术应用项目列入科技部示范项目,中国农科院、内农大2个“博士服务站”揭牌成立,羊业科技小院获自治区“十佳助农”科技小院称号。

(更多详情)

   清 代

  新石器中、晚期,今锡林河水库西侧发现有人类活动遗址。先后出土砍砸器、刮削器及石核、石片等石器,证明距今4000~6000年以前已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从事涛游猎养畜和原始手工业生产。阿巴哈纳尔部:“汉,上谷郡北境,晋为拓跋氏地,隋及唐初为突厥所据,辽为上京道西境,金为北京路西北境,元属上都路,明入于蒙古。”康熙六年(1667年),栋伊思喇布初授札萨克固山贝子世袭罔替。康熙五年(1666年),色棱墨尔根亦来归。康熙六年(1667年),诏授札萨克多罗贝勒世袭罔替,遣官指示阿巴嘎部移牧他所,以旧牧地给阿巴哈纳尔。栋伊思喇布掌左翼,佐领九,驻乌勒陀罗海(《大清会典》作阿尔噶灵图山)。色棱墨尔根掌右翼,佐领七,驻昌山(又名永安山)。阿巴哈纳尔左翼设旗,自康熙六年(1667年)至公元1946年,12代札萨克共执政280年。

  民国时期

  民国22年(1933年),锡林郭勒盟建立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贝子庙地区被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控制。民国27年(1938年),驻贝子庙日本军队组织伪锡林郭勒盟政府、伪旗政府。民国35年(1946年),内蒙自治运动联合会转移到贝子庙,锡盟分会和政府组织工作队在阿巴哈纳尔左旗改造旧政权,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阿巴哈纳尔左旗支会隶属锡林郭勒盟分会。民国36年(1947年),在贝子庙成立了中共锡(锡林郭勒)、察(察哈尔)、巴(巴彦塔拉)、乌(乌兰察布)工委。民国37年(1948年),阿巴哈纳尔左旗归中部中心旗工委。

  新中国成立后

  1949年,阿巴哈纳尔左翼旗划归锡林郭勒盟中部联合旗;阿巴哈纳尔右翼旗划归锡林郭勒盟西部联合旗。1952年5月26日,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电准,中部和西部联合旗合并,统称锡林郭勒盟西部联合旗。原阿巴哈纳尔左翼旗庙由贝子爵管辖,故得名“贝子庙”。1953年9月15日,经锡林郭勒盟人民政府批准,“贝子庙”改称锡林浩特(相当于苏木级),统称西部联合旗锡林浩特人民政府。1956年7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将西部联合旗改称阿巴嘎旗。同年8月21日锡林浩特受锡林郭勒盟直接领导,苏木级建置不变。1959年4月15日,锡林浩特升格为旗(县)级浩特,盟直接管辖。1963年10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锡林浩特改设为阿巴哈纳尔旗。1979年12月14日,阿巴哈纳尔旗的“哈”字为“嘎”字。1983年10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阿巴嘎纳尔旗,改设锡林浩特市(县级)。

(更多详情)

  锡林浩特市位于北纬43°0244°52,东经115°18117°06,处于内蒙古高原中部,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低山丘陵,北部为平缓的波状平原,平均海拔高度988.5米。地处中纬度西风气流带内,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降水量309毫米,无霜期144天。全市有可利用草场面积2068万亩,动植物资源多样,草原类型齐全,地跨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沙丘沙地草原,具备得天独厚的畜牧业生产和发展条件。  

(更多详情)

  (2024年4月12日)

  锡林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首都北京正北方,是锡林郭勒盟盟府所在地,全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交通中心。总面积14785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面积49平方公里,辖3个苏木、1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6个国有农牧场。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数为35.78万人,比2022年末减少0.09万人,降幅0.25%。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中,城镇常住人口为33.79万人,比2022年末增加0.15万人;乡村常住人口为1.99万人,比2022年末减少0.2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94.44%,比2022年提高0.66%。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4.64万人,占全市人口12.96%;15-64岁人口为26.27万人,占全市人口73.44%;65岁及以上人口为4.87万人,占全市人口13.6%。与2022年相比,0-14岁人口减少0.6万人;15-64岁人口减少0.78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增加1.29万人。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18.54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51.83%;女性人口17.24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48.17%。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中,出生人口0.1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4.7‰;死亡人口0.26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2‰。

  锡林浩特市地处东北、华北、西北交汇处,距北京、呼和浩特、沈阳直线距离分别为460公里、470公里、620公里,能有效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经济圈。与二连浩特和东乌旗珠恩嘎达布其口岸距离分别为340公里、338公里,具备加强与蒙古国经贸、文化合作的良好基础。

(更多详情)

  2023年来,我们全力以赴发展社会事业,民生福祉再获新提升。坚持民生为本,人大票决通过的5项民生实事项目全部完成,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比达56%。重大风险有效化解,政府年度化债任务全部完成,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全部清偿。全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4件跨度10余年的信访事项顺利解决,多次烂尾的大悦城项目复工重启。农牧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动态清零,人社局获全区根治欠薪先进集体称号。有力化解“办证难”问题,6个新建小区实现交房即交证,历史遗留“办证难”问题意愿办结率100%。集中开展高坠、燃气、经营性自建房等各类专项行动,完成宝山宝马煤矿智能化安全改造,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破坏草原林地违法违规专项整治等一批生态问题有效解决,守好守牢了生态安全的底线红线。

  就业创业持续稳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6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4314人、超额完成目标任务,6项就业指标稳居全盟前列,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1%以内、低于全区调控目标。成功打造全盟首家线上线下直播一体化零工市场,全盟首个就业服务小程序“就在马都”上线运行。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落实义务教育保障经费5.81亿元。投入4.78亿元,建设基础设施项目7个,新增各学段学位5205个。全区首家普特融合幼儿园建成开园,学前教育入园率增长3.1%,本市户籍适龄幼儿实现公办园应入尽入。第六中学与呼市二中深度合作,连续三年获得“清华大学生源基地”称号,文理科一本上线率高于全区9个、14个百分点,职教中心3个专业成为国家“1+X”证书考核站点。

  健康服务有效供给,成功通过国家卫生市自治区级复审。以创建自治区健康城市为抓手,建设各类健康示范场所79个,顺利通过自治区级健康县区技术评估。疾病预防控制局挂牌成立,体制机制更加顺畅。巴彦查干社区医院建成投用,14个中蒙医馆达到自治区建设标准。深化医疗集团建设,7所基层医疗机构与中心医院建立特色专科对口帮扶机制。

  社会保障更加可靠,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基层医保服务站点实现全覆盖。发放各类救助金3488万元,城乡低保标准增长5%。强化基层队伍建设,聘用上岗社区工作者116名。加强协调保障,为640户居民、3家中小微企业发放“暖心煤”1.77万吨。老干部活动中心建成投用,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全面完成;全盟首家民办特殊儿童定点康复机构投入使用,托育机构每千人口托位数高于自治区标准23%。巴彦查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区第一批医养结合示范机构,爱民社区创建成为全国示范性老年人友好社区。

  文体事业稳步发展,南山体育公园建成开园,“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成功打造一批社区共享自习室,在首放园区建成全盟首家非公企业流动图书室。举办“锡林河之夏”等惠民演出210场次,惠及群众13万人次。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主线,“守望相助,团结奋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投入使用、被确定为自治区统一战线智库锡林浩特调研基地,81个部门单位获盟级以上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示范称号。率先打造全盟首家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智能管理平台,“乌日特”、“三调四防两联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法入选自治区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信访代办制全面推行,代办化解信访事项329项,信访人次批次分别下降14%、22%。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成功侦破3起10年以上命案积案,我市被评为平安内蒙古建设示范旗县市。深化双拥共建,烈士陵园提档升级项目基本完工,安置转业士官19名,首批“拥军联盟”成功组建,顺利通过全区“双拥模范城”中期验收。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面加强,成功打造重庆路餐饮食品安全放心消费示范街。14个集体获自治区级文明单位称号,融媒体中心获全区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先导单位,工商联获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荣誉。广泛听取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等各界意见,国防动员、档案史志、气象地震、机关事务、外事侨务等工作得到新加强,统计、老龄、慈善、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等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

(更多详情)

  锡林浩特市是蒙古族历史文化及民俗风情保留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也是蒙古族人文特色最为鲜明的草原旅游胜地,是蒙古族民俗保留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有内蒙古中西部四大藏传佛教寺庙之一、国家4A级旅游景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贝子庙;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成员单位、被国际植物界誉为欧亚大陆样板草原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音锡勒自然保护区以及锡林河国家级湿地公园、白银库伦淖尔国家级遗鸥保护区、灰腾锡勒天然植物园和正在申报的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火山地质公园;有极具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的传统“祭敖包”和盛大“那达慕”;有国际游牧文化节、马都大赛马等品牌活动,已成为我市独特靓丽的名片,获得“最具魅力节庆城市”荣誉称号。2016年成功承办四国女篮对抗赛、中国马术大赛等10余项重大赛事活动。锡林浩特市是一代长调歌王哈扎布的故乡,被文化部、文化厅分别评为民间艺术之乡和民间文化“潮尔道”之乡,被中国马业协会授予以锡林浩特市为中心的锡林郭勒盟中国马都荣誉称号,先后荣获全国科技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全区文明城市、全区园林城市、全区创业型城市等称号。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加快锡林河30公里生态景观带、锡林风景线、生态水系等重点景区建设,积极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不断提升旅游业发展档次和水平。  

(更多详情)

   畜牧业资源。 “减羊增牛”战略持续推进,年出栏牲畜110万头只,实现屠宰加工产值12.7亿元、创历史新高。草饲羊存栏压减2.44万只,首届“锡林郭勒草原羊”推介竞价会成交超2000万元、158户牧民平均增收超6.2万元。5家企业获锡林郭勒羊区域公用品牌授权,4家企业入选自治区级龙头企业。谷饲羊出栏31.38万只,索伦格共享园区建成投用。肉牛存栏增长5000头,新增盟级西门塔尔牛核心群1群,能繁母畜比重超55%。马产业融合发展,首家马奶业协会、马产业专营支行正式成立,与区外地区签署马产业发展协议7份,成功举办自治区级以上赛马活动19次,马匹数量连续3年保持11%的高速增长,马产品累计注册各类商标120个、申请国家专利31项。种业振兴行动取得新突破,建成种牛冷配站点41处、肉牛良改比率达90%。新建乌珠穆沁羊扩繁场12处、年供种能力达3000只。宏源微型薯繁育基地年供种能力达360万粒。奶产业加快提档升级,全盟首个液态奶智能工厂改造项目建成投用,中科宸星特种乳项目稳步推进,3户奶制品小作坊提档升级,首放园区奶酪主题露营地建成开放,3家乳制品企业获“锡林郭勒奶酪”授权,奶牛存栏达1.35万头,年产奶量增长20%。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不断提升,全盟首家预制菜产业园开工建设,大庄园中央厨房、快乐小羊精深加工等项目顺利推进,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率达75%。粮食安全保障有力,新增设施农业150亩。白音锡勒粮食应急加工能力提升项目建成投用,国家数字种植业、宏源恒温储存库项目稳步推进。“锡林特牧薯”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矿产资源。 主要矿产有石油、煤炭、锗、钼、铬等30余种。煤炭探明储量337亿吨,其中胜利煤田225.9亿吨,是目前全国煤层最厚、储量最大的褐煤煤田,也是内蒙古自治区3个200亿吨以上煤田之一,已列入国家大型煤电基地。石油探明储量2亿吨。锗探明储量3458吨,占全国储量的68%,占世界储量的38%。铬探明储量135.4万吨。钼探明金属量17.5万吨。锡探明金属量1.08万吨。铜探明金属量0.65万吨。萤石储量91.78万吨。
   清洁资源。 是太阳能一类地区,年发电有效时数达3000小时左右,年太阳辐射总量平均达到150千卡/平方厘米以上,适宜建设大型光伏产业基地。风能资源富集,总蕴藏量达2.5亿千瓦,年平均风速3.5米/秒,7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8.9米/秒,年有效风能利用小时数达到3000小时左右,局部3300小时,规划装机容量300万千瓦,是自治区规划的装机百万千瓦风电基地。
  

(更多详情)
草原风光
草原风光 点击进入
风土民情
风土民情 点击进入
人文历史
人文历史 点击进入
草原生活
草原生活 点击进入
歌舞草原
歌舞草原 点击进入
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 点击进入
竞技活动
竞技活动 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