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浩特市各中小学打造高品质课程体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2024-10-25 15:55 来源:锡林浩特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为贯彻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锡林浩特市各中小学,从“解决学生家长实际困难,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出发,将开展好课后服务作为“双减”政策落地的重要抓手,通过优化课后服务体系和创新课后服务管理,让学习回归校园,让教育回归初心,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创新课后服务理念 提升育人内涵
各中小学坚持“五育并举”育人理念,围绕“提质”目标充分发挥课后服务育人功能,因校制宜采用“作业辅导+兴趣小组”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构建高品质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课外活动为补充,以能力训练为切入点,拓宽课后服务保障渠道,打造特色课程。各校开设丰富多彩的德育、体育、美育、劳动、阅读、科学、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优化课后服务模式 提质家校共育
以学生自愿、家长同意为前提,着力破解学校放学后、家长下班前中小学生无人看管的社会性难题,在满足学生巩固学习成果需求的同时减轻家长晚上辅导孩子功课的压力,实实在在为家长减负。各中小学校努力探索有特色、有实效、有温度的课后服务之路,在课后服务时间段,各科任教师针对学科学习内容进行作业辅导和答疑解惑,针对每个孩子的学习进度和特点因材施教,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拓展指导、对学困生进行重点帮扶,指导学生完成当天的作业,巩固提升学生们的基础知识掌握水平,让课后服务真正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的第二课堂。
丰富课后服务课程 巩固“双减成果”
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巩固“双减成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各中小学结合实际,大力丰富课后服务课程。体育老师带领孩子们在操场上开展跳绳、踢毽子、球类运动等各种体育活动,让孩子们在运动中尽情挥洒汗水,享受运动的乐趣;音乐舞蹈老师弹奏着优美的旋律,引导学生们放声歌唱、尽情舞蹈;美术老师指导学生用画笔描绘出心中的美好世界;书法老师则让学生们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耐心和专注力。有些学校还创设了一些有本土特色的课后服务课程,如第九小学“原生态艺术实践创意坊”社团利用干树枝、干树皮等自然材料创作艺术品;第六中学骨艺工作室则利用牛、羊骨头制作骨艺作品,这些课后课程不仅极大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文化体验,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锡林浩特市各中小学在“双减”背景下通过创新课后服务理念、优化课后服务模式、丰富课后服务课程等一系列措施全面提升了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水平。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负担,还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