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锡林浩特市2024年乡村振兴领域项目进展顺利
2024-08-21 09:31 来源:锡林浩特市农牧和科技局 浏览次数:
2024年,锡林浩特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中央、自治区和全盟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以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坚持“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工作思路,争取资金共计4千万元,实施产业发展类项目、乡村建设行动类项目19个。其中,中央、自治区、盟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新型农村牧区集体经济资金等2千余万元,市本级扶持“新业态”发展项目资金1千余万元。
项目资金涉及全市苏木镇、场肉牛养殖基地、全日混合饲料粮、社会化服务基地建设、马产业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及牧区机械化提升等重点发展领域,将持续优化我市设施圈养、社会化服务的产业发展布局,加快完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浑善达克沙地治理,全面推进牧区产业振兴。项目受益人口2.7万余人,涵盖全市脱贫和监测人口。项目的实施,可带动低收入人群就业、提高脱贫户收入、为牧户提供低于市场价格的全日混粮及社会化服务等。
持续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深入贯彻全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争取投入上级各类资金2700余万元,扶持14个嘎查建立乌珠穆沁种公羊养殖地基、良种肉牛养殖基地、“混合日粮”基地等,形成“种羊场+扩繁场+核心群”一体化的良种肉羊繁育体系,带动周边嘎查养殖产业发展,提供肉牛代养服务,引导牧民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农牧产品利用率,使生态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和恢复,高质量持续发展畜牧业的同时为牧民增收。
持续完善产业基础设施。为科学规划建设水资源配置工程和水源工程,完善全市周边水资源配置格局,推进水资源互济联调,争取农村牧区供水保障工程建设资金200余万元,建设储水窖及水源井约50座(口),覆盖全市25个嘎查,惠及约170人3.0万头牲畜的饮水保障;按照“节省人力成本,科学提高产量”的要求,补齐我市畜牧养殖机械化短板,加快推进牧区现代化和农机装备水平,配备盟、市两级资金190万元,满足农牧民对畜牧养殖机械设备的需求,有效降低畜牧养殖成本,提高农牧民收入。
持续补齐社会化服务短板。通过完善牧区服务体系、形成服务合力、拓宽服务领域,逐步完善并新建集育种、饲料、养殖、防疫、服务为一体的现代畜牧业社会化服务网络,投入资金600余万元,在2个苏木建立社会化服务基地,辐射我市北部、东部嘎查、分厂约500户1.6万人,有效提高牧区社会化服务水平,从源头为牧民减少开支,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益。
持续提升精深加工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发挥地域优势、产品质量优势、政策优势、国有企业品牌优势,投入市本级“新业态”资金100余万元,建设我市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体系。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的建设,能够有效构建畜牧业全产业链创新体系,推进全市肉牛肉羊舍饲养殖产业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精细化加工、品牌化运作,为牧民提供畜产品的精细分割代加工代销售服务,有助于形成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我市从实际出发,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畜牧业,拓宽农牧民增收致富的乡村振兴之路。2023年,全市22个嘎查集体经济总收入1798万元,全市嘎查集体经济平均收入超80万元,50万元以上嘎查占比达50%。下一步,我市将纵深推进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推动畜牧业产业向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