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浩特市失信典型案例曝光4例
2024-06-19 09:02 来源:锡林浩特市人民法院 浏览次数:
严重失信主体典型案例1:
某建业公司申请执行某电子工程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一案
——锡林浩特市人民法院失信惩戒案例
一、基本案情
关于某建业公司与某电子工程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一案,因某电子工程公司欠某建业公司200000余元工程款,某建业公司将该公司诉至锡林浩特市人民法院,经判决,某电子工程公司应向某建业公司支付200000余元工程款。
二、执行情况
因某电子工程公司未履行生效判决确定的义务,后某建业公司向锡林浩特市人民法院申请执行,进入执行程序后,法院冻结被执行人名下的银行卡账户并且对其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被执行公司被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后,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处处受限,尤其在招投标过程中更是因为自身被执行人身份而屡屡碰壁,因此而错失很多项目。后被执行公司主动联系法院,主动要求偿还款项,以求尽快解除限制措施。经过沟通,该公司一次性将全部欠付款项本金及利息共计220000余元支付到位,案件顺利执行完毕。
三、典型意义
随着诚信建设工程的不断推进,失信惩戒机制逐步落到实处,一些被执行人在生活生产中因此受到极大限制,尤其是部分企业会因为“黑名单”问题,导致与很多工程项目失之交臂,从而“因小失大”,造成更大的损失,从而促使被执行人主动履行,进一步发挥了“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失信惩戒威力。
典型案例曝光2
某银行申请执行苗某、阴某、某科技有限公司、某汽贸有限公司借款合同纠纷案
银行与企业是天生的亲兄弟,既是发展的共生体,又是利益的共同体,企业发展离不开银行的支持,银行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企业的支持。而优良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讲诚信、守信用的社会风气则会大大加强银企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这就需要人民法院提供司法支持,贡献司法力量。
基本案情
本院在执行某银行申请执行苗某、阴某、某科技有限公司、某汽贸有限公司借款合同纠纷一案中,锡林浩特市人民法院于2020年12月2日作出了(2020)内2502民初4632号民事调解书,双方自愿达成协议:一、被执行人苗某、阴某欠付某银行借款本金355405.76元,利息40806.19元及罚息(数额以原告信贷系统显示数额为准),自2020年12月起至2021年2月期间每月25日前偿还某银行借款本金10000元,自2021年3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每月25日前偿还某银行借款本息41000元,罚息(数额以原告信贷系统显示数额为准)于2021年12月1日前偿还完毕; 二、被执行人某科技有限公司对上述款项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案件受理费3316元。因被执行人未按期履行,申请执行人向锡林浩特市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双方在执行法官的调解下,某汽贸有限公司自愿为本案提供担保,双方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但由于本案产生的利息、罚息等高达七十余万元,被执行人想要履行,却已负担不起本案所有案款,且因信用受损,二公司已无法进行正常经营,濒于停产停业,无收入来源,导致被执行人未能按照和解协议如期履行还款义务。
执行情况
执行法官多次联系双方当事人,被执行人表明了自己的还款意愿,同时也向执行法官表达本案产生的罚息复利等费用已远超出被执行人还款能力的实际难题,而与申请执行人沟通后,也了解到银行有减免罚息复利等费用的政策,双方有意沟通,但一直没有渠道,于是锡市法院多次将双方约至法院,不断磋商细节,终于申请执行银行依据银行相应政策为被执行人减免六十余万元的罚息复利等费用,被执行人也多方筹措,一次性将剩余全部款项偿还银行,本案得已顺利执结。
典型意义
本案中,锡林浩特市人民法院综合考虑本案涉及地方法人银行机构不良债权执行工作以及被执行人的实际还款能力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实际情况,积极促进双方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某银行为被执行人免除大量利息,减轻了被执行人的还款负担,顺利收回银行资产;被执行人则积极履行了还款义务,修复了自己的诚信,甩开了债务包袱轻装上阵,迅速投入到新的生产经营当中。本案得已圆满执结,既推动了诚信工程的建设,维护了金融机构稳健运行,又优化了营商环境助理中小企业的发展,实现了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和当地中小企业的双赢。
典型案例3:
郤某与司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中,双方系多年好友,司某向郤某借款一万余元,却始终拖延拒不还款,无奈之下司某只得诉至法院。法院做出民事判决要求司某偿还欠款,但司某仍未按期履行,且一直联系不上,玩起了“失踪”。随后,郤某通过朋友圈、抖音等多个渠道了解到,司某有经营微商、民宿、二手车等多个收入渠道,有可观的经济收入,却一直逃避拒不履行还款义务。
郤某随即向法院提出申请执行。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经过摸排确定了被执行人司某的住址,并以开展执“信”攻坚专项行动的契机,成功将被执行人司某带至法院;经过执行法官长时间耐心说服,告知其拒不履行还款义务的利害关系,最终在司某提供担保人的情况下,郤某同意其分期履行,双方顺利达成执行和解。
典型案例4:
郭某申请执行王某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中,王某因经营需要,向郭某赊账购买了一批设备材料,但却迟迟未结账。郭某向法院提起诉讼,经调解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王某承诺分两期偿还全部款项,然而第一期就未按时履行。于是郭某提出申请强制执行。执行过程中,执行法官利用本次执“信”执行行动,从家中将王某带至法院,起初被执行人王某态度蛮横,还“理直气壮”地说“没钱就是没钱,爱怎样就怎样”;但当面对拘留决定书时,他这才慌了神,并迅速联系家属将款项结清,本案执行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