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浩特:擎起工业“脊梁”为高质量发展蓄势增能
2025-01-17 11:11 来源:草原明珠锡林浩特 浏览次数:
绿色能源产业发展迅速,传统能源产业提档升级,招商引资活力迸发……近年来,锡林浩特市依托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区位条件,聚焦产业化、特色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跑出了工业发展“加速度”。
“追风逐日”——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必修课”,也是锡林浩特经济发展加快绘制的“底色”。
锡林浩特市风能、太阳能均属国家一类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年平均风速3.5米/秒,年有效风能利用小时数达到2800小时左右;太阳能总蕴藏量达2.5亿千瓦,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左右,年太阳辐射总量平均达到150千卡/平方厘米以上,具备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的优越条件,能够打造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
图片
2024年,智汇隆达(锡林浩特市)能源有限公司42MW分散式风电项目在锡林浩特市成功落地。该项目安装7台单机容量为6.25MW的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42MW。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可达1.15亿kWh,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万吨,年产值预计超3200万元。
如今,锡林浩特草原上的一阵风、一束光,下一秒就变成了东部地区的一度电,点亮着夜幕下的万家灯火。近年来,锡林浩特市围绕全区、全盟大力推进新能源高比例开发利用的有利时机,把新能源作为绿色低碳转型、培育新支柱产业的关键,围绕“新能源+装备+储能+运维”发展体系,集中、集约规划装备制造产业布局,打造装备制造、备品备件、运营维护、回收利用基地,进一步完善全产业链条,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聚集效应初显,为内蒙古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贡献了积极力量。
2024年,全市发电量311亿千瓦时,同比增加7亿千瓦时,新能源发电78.01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6.87亿千瓦时。按照规划,预计至“十四五”期末,新能源装机量将攀升至500万千瓦,若满载发电,预计年产“绿电”可达约145亿千瓦时,这将进一步提升锡林浩特市在新能源发电领域的影响力。
“智能煤矿”——传统产业迭代升级焕发新活力,锡林浩特不仅逐“绿”,也在求创新。
背靠优势只是发展基础,创新发展才能持续领跑。在锡林郭勒盟蒙东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调度指挥中心,一块大屏幕在智能数据“大脑”的加持下,从煤炭开采到破碎运输每一个环节都被精确控制和调度,一切都清晰可见,一目了然。“2022年至2024年蒙东矿业深入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累计投资1.2亿元用于智能化建设,目前已建成以‘5G+边缘计算+万兆环网’的全矿网络布局,搭建了综合一体化管控平台。”蒙东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机电节能与环境保护科副科长何建说。
现在的锡林浩特各处矿山,节能、智能装备比比皆是,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成果融入矿山高质量发展全领域、全过程,跑出了节能化、智能化矿山建设的“加速度”。
近年来,锡林浩特市不断推进煤炭生产转型升级,加快绿色、智能化综合改造,全力提高生产、装载、运输生产效率,加快释放优质产能。2024年,煤炭产量5870万吨,同比增加771万吨,煤炭保供能力持续增强。同时,持续提高燃煤电力系统调峰调频及供热能力,对燃煤电厂叶轮、电机、油泵节能及机组灵活性改造,全盟首套电动集卡换电站正式投入使用。我国单体装机规模最大的露天矿排土场光储电站——胜利能源露天排土场15万千瓦光伏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招强引优”——多元招商引资,锡林浩特全力营造亲商、安商、扶商、富商良好发展环境,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招商引资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一招”。2024年5月,锡林浩特市在北京召开的锡林郭勒盟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推进会上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签署装备制造产业项目合作协议。该项目的落地实施,标志着我市在发展壮大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方面又迈出坚实一步。
北京、天津、上海……打开锡林浩特招商地图,足迹遍布五湖四海。锡林浩特市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工作的主抓手,围绕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型环保绿色建材产业、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现代服务业产业、特色马产业等六条重点招商方向,狠抓项目引入及落地服务等工作,多措并举力促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与此同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最大限度地亲商、安商、扶商、富商。2024年,全市招商引资项目签约30项,签约金额108.7亿元,其中落地开工项目23项。全市国内(盟外)招商引资到位资金预计68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预计引进国内(区外)到位资金预计51.5亿元,同比增长18.4%。
放眼当下,锡林浩特正以崭新的姿态、豪迈的干劲推动工业发展速度更快、质量更高、后劲更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动力正在积聚、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