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锡林浩特市开展 “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暨公益性文物鉴定活动
2024-05-21 10:40 来源:锡林浩特市文体旅游广电局
一、背景
国际博物馆日定于每年的5月18日,是由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发起并创立的。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为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并每年为国际博物馆日确定活动主题。这一天世界各地博物馆都将举办各种宣传、纪念活动,庆祝自己的节日,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
中国博物馆学会于1983年正式加入国际博物馆协会,并成立了国际博物馆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每年5月18日举办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锡林郭勒盟文物局和锡林浩特市文物局联合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暨公益性文物鉴定活动。
二、作用
播放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标语及锡林浩特市辽代墓葬文物宣传片,增加广大市民对国际博物馆日和本地辽代墓葬文物的了解,扩大节日知名度,促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普及。本次公益性鉴定特邀请文物鉴定专家,为到场的文物收藏爱好者进行了专业、细致的鉴定咨询服务,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文物收藏理念,增强人民群众的民族自信心,为普及文物保护和鉴赏知识发挥重要作用。
三、主要目标
主要目标以我市文物工作实际出发,全面摸清全市文物资源状况,建立信息完备、功能完善的铜仁市文物资源数据库;完善全市文物保护体系,实现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和馆藏珍贵可移动文物保存状况良好,文物行业人才队伍规模明显增强、结构明显优化、专业水平明显提升;文物执法力量明显增强,安全责任体系健全完善,安全形势明显好转;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格局基本形成,文物资源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提升。
四、名词解释
文物鉴定是一项运用传统方法或现代科学技术分析辨识文物年代真伪、年代、质地、用途和价值的工作。文物鉴定属于文物学和博物馆学的范畴。一般情况下,考古地层中出土的文物基本不存在辨伪的工作,更多的是运用地层学、类型学和比较的方法对文化遗存进行时代判别。现也指文物鉴定专业,即在大学开设的文物鉴定本科专业,是专门用来培养文物鉴定高级专业人才的,如北大资源学院开设的文物鉴定专业。
五、“文物认定”和“文物鉴定”的区别
文物认定,按照文化部《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的定义,是指文物行政部门将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资源确认为文物的行政行为。文物认定不收取费用。
六、谁可以申请文物认定,去哪里申请文物认定?
不可移动的文化资源,申请地为文化资源所在区,详情咨询本区文旅局。任何人都能成为申请人。
可移动的文化资源,受理地为申请人户籍所在区,详情咨询本区文旅局。申请人应为文物所有权人。
七、什么是文物认定争议裁定?如何申请?
对认定文物发生争议时,可在原书面认定意见出具之日起15工作日内,向申请争议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