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浩特:2.0版智慧医保服务站(点)赋能增效 “医保石榴坊”普惠各族群众
2023-09-26 09:42 来源:锡林浩特市医疗保障局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是镶嵌在祖国正北方一颗璀璨的“草原明珠”,草原面积占到了全市总面积的88%,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18.5%。一直以来,地域辽阔的牧区草原连接医保专线始终存在建设成本高、运行不稳定的现实难题,居住分散的农牧民、线上办理困难的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普遍面临的办事半径长、跑腿成本高的实际困难。
2021年以来,锡林浩特市医疗保障局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统领,以“群众在哪里 医保服务就延伸到哪里”为导向,在锡林郭勒盟乃至内蒙古自治区先行一步,率先试点起步,率先建设运行,率先智慧赋能,建成基层医保服务站(点)105个,配备122人组成的基层经办队伍,创新多元化服务机制,大力应用推广全区超前引领的“医保云厅”、药费零星报销OCR系统等智能设备,圈出了距离群众“家门口”最近的“15分钟医保便民服务圈”,实现了医保经办“最后一公里”缩短至“最后一米”,为最大限度延伸服务体系提供了“锡林浩特经验”,为护航乡村振兴探索出了医保实践新路径,构筑起了各族群众安心乐享的“医保石榴坊”。
2.0版智慧医保服务站(点)助力各族群众共享便捷服务
走进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希日塔拉嘎查医保服务点,慢病认定、异地就医、医保报销、关系转移……无论医保大小事,在政务服务大厅医保窗口能办的事儿,在这里群众通过全区首个“医保云厅桌面双屏一体机”可视化办事窗口视频电话连线就能办理,省去了往返37公里的跑路时间和成本,2.0版智慧医保服务站(点)让便捷高效的医保服务搬到了草原深处的牧民家门口。
2023年以来,锡林浩特市针对打造“15分钟医保便民服务圈”过程中遇到的服务短板和薄弱环节,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全力加大投入力度,5月22日,锡林郭勒盟首部医保业务手持服务终端亮相宝力根苏木希日塔拉嘎查敖特根医保服务点,医保代办员特日格勒携带“可移动”智能设备为牧民群众上门办理医保业务。同日,锡林郭勒盟首台医保业务综合服务终端在政务服务大厅医保窗口正式“上岗”,群众通过“刷脸”自助完成医保业务办理。5月29日,锡林浩特市妇幼保健服务中心医保服务站正式投放医保自助查询一体机,为广大参保群众提供“24小时不打烊”医保自助服务。6月9日,内蒙古自治区首套药费零星报销OCR系统在希日塔拉街道察哈尔社区医保服务站上线使用,基层医保服务站医疗费用审核报销进入智能化新时代。6月18日,内蒙古自治区首个“医保云厅桌面双屏一体机”可视化办事窗口在宝力根苏木希日塔拉嘎查医保服务点落地应用,医保“线上办事大厅”正式搬进了牧区医保服务点。
2.0版智慧医保服务站(点)赋能增效,“视频办、自助办、随时办、掌上办”等多元化经办模式,解决了偏远牧区“没有医保专线,也能实时办理医保业务”的经办难题,解决了上班一族“上班时间没空办、休息时间没处办”的现实困扰,解决了办事群众叫号、排队等待的办事堵点,解决了传统医疗费用零星报销完全依靠人工逐条纸质录入存在的审核不精准、难度高、效率低、风险大的实际问题,填补了服务空白,疏通了办事堵点,让“医保石榴坊”普惠各族群众、共享医保便捷服务。
“广布站(点)+基层队伍”助推经办体系延伸至基层末梢
105个站(点),织密织牢了横纵到边到底的市、苏木镇(街道)、嘎查村(社区)三级医保公共服务网。122名基层经办人员,成为这张密布城乡医保经纬网上的“移动坐标点”。依托105个站(点)、122名基层经办人员构建的多元化服务模式和多层次服务渠道,实现了“群众在哪里 医保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广布站点“就近办”“家门口办”。105个站(点)广布城乡,医保事项分层分类下沉,紧贴民生需求、基层能够有效承接的参保登记、异地就医备案、医保电子凭证激活等高频事项全部下沉,不同类型、不同层级医保服务站(点)“同标准办理、无差别受理”,实现了群众医保事项“就近办”“家门口办”。
基层队伍“帮代办”“电话办”“现场办”“流动办”。对城乡居民参保登记、信息查询、医保电子凭证(医保码)激活等医保服务事项,由医保代办员与医保中心经办人员实时对接,通过微信群中转串联,面向辖区居民全程帮代办,群众“最多跑一次”或者“一次都不跑”。对异地转诊人员备案、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备案、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备案、常驻异地工作人员备案等异地备案业务,如遇需紧急办理等情况,由医保代办员与医保中心经办人员电话联系办理,所缺要件现场“容缺”,后期“补正”。在年度城乡居民参保缴费期间,依托可承办医保服务点开展“现场办 流动办”服务活动,借助苏木镇场、街道办事处举办各类活动等人员聚集的有利条件,由医保代办员引领,锡林浩特市医疗保障流动宣传党员先锋队、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两支队伍”携带医保业务手持服务终端,走进群众聚集的活动现场,走进嘎查、社区文化活动站、超市、食堂、饭店、邮政服务点、机关办公楼、牧民家中,为群众现场办理、流动办理参保缴费,广泛宣传医保政策、惠民举措。
特殊群体“集中办”“上门办”“兜底办”。高度关注老年人、行动不便人员等特殊群体,对医疗救助类需提交材料跑路办理事项,面向辖区高龄老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居住分散的牧民、无法到现场办理等类别人员,由医保代办员汇总预约、上门取件,到政务服务大厅医保窗口或就近医保服务站办理,办理结果及时反馈办事群众。在年度城乡居民参保缴费期间,充分考虑老年人智能手机不愿看、线上办理不会办、电子支付无法办的现实问题,联合开发区税务局,依托医保服务站开展“集中办 上门办”服务活动,由医保服务站所在社区负责电话通知、组织引导辖区老年人,在医保窗口现场进行参保登记,医保、税务经办人员携带医保业务手持服务终端、POS机等移动智能设备,现场办理缴费和医保电子凭证(医保码)激活。针对高龄老人、行动不便人员,由医保代办员引领上门办理。
集成服务“一站办”。一级、二级、三级医疗机构医保服务站提供“就医+医保”的“一站式”服务,打通了报销、经办两个“最后一公里”,一次即可完成患者以往“往返跑、跑几次”才能办完的事情,极大地节省了患者来回跑路的时间和成本。银行网点医保服务站辐射城区各街道,提供融合“医银一体化”服务,有效发挥了金融机构普惠服务优势。企业医保服务点彻底解决了企业通勤距离远、来回时间长、占用大量办公时间、办事既不方便又影响企业生产和职工生活的问题。
“医保石榴坊”品牌建设助跑医保便民服务新征程
“医保石榴坊”品牌,面向各族群众提供普惠服务,面向特殊群体提供兜底服务,针对办事堵点创新服务机制,针对服务空白推进智慧赋能,保障“医保服务一个都不落”,开启了新时代医保便民服务新征程。
经办服务提质增效。105个基层医保服务站(点)运行以来,承接好下沉事项的同时,在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和提高医保电子凭证(医保码)普及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23年8月底,8个人口密集的街道医保服务站累计办件18789件,其中,城乡居民参保登记达到11287件,占比60.07%。17个医保服务站、19个医保服务点、61个可承办医保服务点,办理医保电子凭证(医保码)激活分别达到20325件、占比74.16%,8760件、占比92.54%,517件、占比46.57%。特别是2024年城乡居民参保缴费工作启动以来,紧盯“一老一小”两个特殊群体,在大力推进“线上”自主办理参保缴费的同时,依托基层医保服务站(点)“线下兜底”,创新灵活管用的“集中办、上门办、现场办、流动办、帮代办”线下“五办”模式,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23年9月22日,城乡居民参保缴费仅16个工作日,参保人数已达41481人,占比2023年全年城乡居民参保总数的46.5%,新增激活医保电子凭证(医保码)13783人。
跑腿成本大幅降低。截至2023年8月底,105个基层医保服务站(点)累计办件57158件,按照城区距政务服务大厅最远的爱民社区医保服务站、牧区最远的朝克乌拉苏木两个距离和自驾车燃油费用粗略测算,为办事群众大约节省跑腿时间2022.14天、交通距离48392.55公里、自驾车燃油费用1190.28万元、排队等待时间70.59天—86.11天,切实解决了线上办理困难的老年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居住分散的农牧民等特殊群体面临的办事半径长、跑腿成本高的现实困难。
办事环境持续优化。105个医保服务站(点)运行以来,初步测算已分流政务服务大厅医保窗口20%左右的业务量,疏解大厅人流、减少排队等候的作用初步显现。随着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和群众知晓度的持续提升,按照年底办事群众叠加高峰期测算,预计能够分流约30%—40%的业务量,大厅办事环境将更加优化。
诉求渠道多元畅通。针对医保中心原有两部业务咨询热线经常占线、打不进去的实际,结合基层医保服务站(点)建设,2022年6月22日起,6个街道医保服务站陆续开通医保业务咨询热线,已累计接入热线3857通,办结率、接通率均为100%。增设业务咨询热线后,及时回应群众诉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医保类事项明显减少,截至2023年8月底,年内共接收工单110件,仅占2020年以来累计接收工单1671件的6.6%,医保中心业务咨询热线由月均345通接入量降至300通,压力有效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