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标题:关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索引号:01166760-1/2023-00005 发文字号:———
发文机构:锡林浩特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信息分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概述:关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成文日期:2022-01-12 00:00:00 公开日期:2022-01-12 18:30:12 废止日期:——— 有 效 性:有效
【打印】 【字体:

关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 锡林浩特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日期: 2022-01-12 18:30 浏览次数:

  

  关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2年1月7日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十四五”开局之年, 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面对疫情防控的重任和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 导下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践行新发展理 念,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攻坚克难、砥砺奋进, 较好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2021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6.5亿元,增长7.7%。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7.9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00.2亿元,增长6.3%。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85.1亿元,增长7.8%;建筑业增加值完成15.1亿元,下降0.4%。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98.4亿元,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3.3%。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8亿元,增长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240元,增长7.6%。农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0元,增长11%。

  2021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能完成262.7亿元,增长7%。第一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20.4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17.9亿元,增长8.6%。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101.5亿元,增长9%;建筑业增加值完成16.4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24.4亿元,增长6.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73亿元,增长9.5%。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完成25.8亿元,增长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增长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621元,增长3%。农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46元,增长6%。

  (一)现代农牧业提质增效。“减羊增牛”战略成效显著,草原生态环境逐步好转。规模化养殖能力稳步提升。大力培育家庭牧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年内,新认定家庭牧场54家。牧业年度牲畜存栏125.8万头只,接产仔畜63.4万头只,出栏牲畜78.3万头只,年加工活畜165.4万羊单位,精深加工率达到65%。畜种结构不断优化。加快发展西门塔尔牛、荷斯坦奶牛、娟姗牛,共引进国内外优质良种肉牛3159头,现有西门塔尔核心群9群、安格斯种牛场1处。牧业年度牛存栏11.7万头、羊存栏111.7万只,良改比重97.1%。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现有龙头企业32家,其中盟级以上20家,紧密型牧企利益联结机制比例达到72%。累计培育自治区级产业化联合体5家,盟级产业化联合体5家。扎实开展动物疫病防控保障。进一步实行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年内完成重大动物疫病免疫862.8万头,完成率100%。农牧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建暖棚2.1万平方米、储草棚0.4万平方米。完成牧区改厕1950户,卫生厕所普及率46%,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1%。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2021年种植总规模达33万亩,粮食产量4万吨,经济作物产量8万吨,人工饲草料产量20万吨,草原蘑菇等特色种植发展良好。

  (二)工业总体呈增长态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复工43户,开复工率91.5%,预计实现产值235.2亿元,增长8.9%。能源行业增长较快,预计实现产值163.1亿元,增长29.5%。其中:煤炭采掘业实现产值80.9亿元,增长17.3%;电力及热力供应业实现产值61.7亿元,增长46%;原油开采业实现产值20.5亿元,增长39.4%。非能源行业受冶金行业企业合并技改、装备制造业市场需求减弱影响,预计实现产值72.1亿元,下降19.8%。其中: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48亿元,下降29.6%;畜产品加工及相关产业实现产值22.4亿元,增长11.1%;冶金行业实现产值0.07亿元,下降79.6%;其他行业实现产值1.6亿元,增长24.6%。

  (三)第三产业深入发展。全力推动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行业发展,服务业对全市经济社会拉动作用更加明显。文化旅游业稳步推进。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得到巩固,围绕锡林郭勒千里草原风景大道目标定位,高水平编制完成《锡林浩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沿线及营地整体概念规划》等旅游专项规划。文创园、城市客厅、非遗展厅、南山体育公园等一批文体旅游地标相继落成开放。高质量举办贯穿全年的文旅赛事活动600余场次。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有序发展。批发零售业预计完成增加值22.3亿元,增长12.1%;住宿餐饮业预计完成增加值5亿元,增长2%,盟府中心城市商贸集聚效应持续增强。电子商务加快发展,预计实现网络零售额7.3亿元。交通运输仓储业运行平稳。预计完成公路客运量121.46万人、客运周转量1亿人公里,公路货运量1.7亿吨、货运周转量348.1亿吨公里。交通运输仓储业预计完成增加值22.2亿元,增长20%。金融业稳步增长。金融存贷款余额预计达到437亿元和495亿元,同比增长9.2%和15%。金融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1.5亿元,增长2.7%。房地产业增长明显。房屋成交面积预计100.7万平方米,成交金额48.7亿元。房地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8.9亿元,增长4.7%。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服务业呈双增长态势。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7.4亿元,增长1.8%。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预计完成36.8亿元,增长0.5%。

  (四)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21年,全市实施重点项目87项,开复工率100%,完成投资65.1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重点项目21项,完成投资56亿元;盟级重点项目18项,完成投资38.4亿元。通过开展重点项目集中“审批月”、重点项目建设动员大会等活动,带动项目建设持续推进。神华胜利坑口电厂项目年内实现“双投”。胜利西二、胜利西三、乌兰图嘎煤矿等3大煤矿综合改造项目及市周边废弃无主采坑地质环境治理、南郊历史遗留废弃采坑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自然保护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等环境治理项目,完成全部工程量,绿色发展基础更牢。经济技术开发区蒸汽管网、巴彦查干幼儿园建设、生态植物园健身步道提升改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等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区污水处理工程、市第十三小学、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一系列强基础、补短板、惠民生的项目积极推进。

  (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能源、房地产等项目依然对拉动我市投资规模起到支撑作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2021年预计完成73亿元,增长9.5%。其中,能源项目完成投资44亿元,占总投资60.3%;房地产项目完成投资19.6亿元,占总投资26.8%;中国马都核心区、公安局智慧交通及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建设、运煤专线周边及部分道路交汇裸露空地绿化工程等其他项目完成投资9.4亿元,占总投资12.9%。

  (六)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不断加强。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锡林浩特至太子城快速铁路、锡林浩特机场改扩建项目快速推进,航空旅客吞吐量突破58万人次。完成2021年上级下达农村公路养护工程任务,乌达莱风电进场水泥路前期手续取得重大进展。城乡电网、通信设施布局不断完善。积极筹备推进新建改造电力线路320公里。已建设开通5G基站477个,敷设光缆174公里,城区主干道实现5G网络全覆盖。防洪体系逐步完善。完成葛根敖包流域防洪工程建设。开展奶牛场河治理工程、城南防洪工程、锡林河下游河道治理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城市品质不断提升。2020年、2021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基本竣工。完成路灯节能改造、锡林广场南便民市场(早市)改造项目建设。新改建供热主管网34.3公里,改造换热站26座,改造老旧主供热管网约11公里。加强道路及配套设施、市政维修亮化、供排水保障、园林绿化新建等方面建设,城市道路、供水普及、集中供热、绿化覆盖、垃圾污水处理等重点指标达到或超过自治区平均水平。

  (七)民生和社会事业稳步推进。坚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全年财政投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195万元,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工作胜利成果,正常脱贫户人均纯收入增至3.17万元。教育事业成效明显。第一中学教学楼及阶梯教室建设、巴彦查干幼儿园建设等项目相继建成,完成第三中学、第四小学联运搬迁。学前教育普惠率达91.7%。义务教育巩固率、民族教育精品学校创建率均保持100%,高考本科上线率提高到81.9%,“双减”工作有序开展,扎实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统编教材推行工作。创业就业工作成果显著。全年预计征集就业岗位2万个,城镇新增就业3819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14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5%,低于控制目标0.35个百分点。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42万元,落实就业创业补贴4800余万元。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新冠、鼠疫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对在锡的新冠感染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严格落实管控措施。落实鼠疫检测“两早一延长”工作方针,利用无人机、踏查等方法开展鼠间鼠疫监测工作,卫生学评价率达到100%。通过帮带管理,极大地提升基层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医联体建设逐步加强。结合改进医疗服务工作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平安医院”创建工作。社会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兜牢兜实民生底线,全年预计减免企业工伤保险费315.3万元。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月增118元,机关事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月增181.9元。2021年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772元/月,同比增长3%。全年发放各类救助补贴资金2624.6万元。新区综合老年养护院和残疾人托养中心配套服务设施、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等项目有序推进。文化事业全面发展。乌兰牧骑创作完成原创作品近30部,基层惠民演出100余场次,被评为全区一类优秀乌兰牧骑。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创新贝子庙运营管理模式,保护和管理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强化提升。成功举办了青少年足球、青少年羽毛球、乒乓球联赛等体育赛事。

  (八)不断强化招商引资。秉承“走出去、请进来”理念,不断创新方式,积极对接全国五百强企业。综合利用各类平台机会,着力在新能源高端化、清洁煤电一体化、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品牌化、生态文化旅游优质化、特色马产业等其他优势特色产业链上科学谋划、更新项目。全年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9.1亿元。

  202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的态势,但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我市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倚能倚重现象严重,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的步伐还需加快;二是重点项目谋划储备不足,自治区级以上重点项目支撑匮乏,坚持稳定发展的动力不够强;三是刚性支出不断加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四是民生领域存在短板,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二、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

  2022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第一年。我们要以新姿态展现新作为,确保开好局、起好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党中央赋予内蒙古的战略定位,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加快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奋力开创锡林浩特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按照上述要求,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性特征出发,初步提出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计划完成281亿元,增长7%。第一产业增加值计划完成21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计划完成127.1亿元,增长7.8%。其中,工业增加值计划完成109.7亿元,增长8%;建筑业增加值计划完成17.4亿元,增长6%。第三产业增加值计划完成132.9亿元,增长6.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完成76.7亿元,增长5%。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计划完成30.3亿元,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计划增长4.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049元,增长3%。农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289元,增长7%。

  (一)加快现代农牧业发展。立足绿色化、品牌化发展方向,持续打造国家重要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持续优化畜种结构。坚持宜牛则牛、宜羊则羊,着力抓好肉牛良种扩繁、育成育肥、饲养管理等重点环节,引进优质良种肉牛500头,完成黄牛改良5.3万头,新增肉牛核心群2群。巩固养殖规模。做好肉羊提纯复壮、杂交育肥、品牌营销等工作,加快自治区现代肉羊产业园建设,年内建成重点种羊场1处、扩繁场5处、核心群145群。进一步完善草饲羊扶持政策,年内加工草饲羊50万只以上,推动锡林郭勒羊逐步实现优质优价。年育肥出栏谷饲羊20万只,保障市场供给和加工企业需求。促进产业化多元发展。推动大庄园“中央厨房”项目建成投产,畜产品精深加工率保持在65%以上。加快编制《锡林浩特市马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实施锡林郭勒马保护、良种马繁育、马产品生产、马文化展示等工作。打造优质奶源生产加工基地。有序发展草原蘑菇、马铃薯、柳兰等特色种植产业,推动多产业经营、多渠道增收。

  (二)保持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坚持不懈促转型、调结构,构建工业发展新优势。全市工业经济运行保持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态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高质量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协助神华西一号矿、乌兰图嘎锗煤露天矿尽快取得用地批文,保证煤炭生产稳定接续;力争大唐东二号矿上半年完成重组,年内实现复工;积极盘活宝山宝马煤矿,全市煤炭产量稳定在4500万吨以上。大力推进绿电输出、火电低碳工程,指导4家燃煤电厂加强节能改造,实现低碳生产、稳定运行。督促煤矿和燃煤电厂签实长协合同,优先保障电力企业用煤需求。积极落实煤炭皮带、电动卡车和集装箱运输,解决汽运污染环境问题。完善煤电循环产业体系,推动兴建、家鹏等工业固废处理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绿色新能源产业,推动现有200万千瓦风电项目稳定运行,确保泰富能源100万千瓦新建风电项目4月份全面开工建设。抢抓国家、自治区大规模高比例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战略机遇,积极争取风电、光伏建设指标,逐步形成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占比合理、良性互动的产业格局。充分利用矿区采空区土地及排土场,着力引进光伏发电项目,促进光伏发电与生态修复治理有机融合。推动吉尔嘎朗图煤层气开发利用项目开工建设,打造煤层气“产供销一体化”综合示范项目。紧盯新一轮风电开发有利时机,帮助风电装备制造企业争夺市场订单,全年生产风机700套以上、叶片500套以上。加快推进明阳智慧能源运检维基地项目,打造覆盖全盟、辐射周边的大型数字化新能源运维基地。鼓励发展太阳能组件、核心零部件制造等先进制造业,探索引进风光火储氢一体化项目,推动新能源全产业、高水平发展。

  (三)加快服务业结构优化步伐。对传统服务业变革挖潜,扶持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加快全域旅游发展。依托壮美的草原风光和浓郁的民俗文化,全面推进“旅游+”融合发展,不断增加高品质旅游供给。加快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积极打造“四位一体”城区旅游和“一核、一线、五点”牧区旅游精品线路,巩固提升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资金争取力度,推动实施智慧文旅云平台、两都马道等重点项目,发挥草原火山地质遗迹、柳兰草原、辉腾锡勒天然植物园、浑善达克等优质旅游资源作用,完善“中国马都”旅游休闲街区配套服务,提升商户入住率,力争创建全盟首家自治区级旅游休闲街区。提档升级现有“牧人之家”,支持发展规模化“共享牧场”。开展宾馆、酒店、旅行社星级评定工作。深入打造消夏文化节、马术文化节、全民健身节、冰雪文化节等主题活动,实现旅游旺季“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天天有演出”,力争旅游收入增长12%。深度挖掘消费潜力。全面落实国家各项促消费政策措施,指导节庆经济与日常消费相结合,推动传统实体商业创新转型,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发展新兴服务业。积极打造步行街、小吃街等特色街区,推动实体商业创新转型,让城市聚集人气、汇集商气。充分释放汽车、家电等传统消费潜力,丰富教育医疗、健康养老、数字信息等公共消费供给。培育壮大本土电商企业,鼓励“名优特”企业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展会等平台积极走出去,实现优质优价。

  (四)全方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全方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领域推动发展绿色转型。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保护、系统治理,持续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严格落实林草长制,认真执行国家新一轮草原生态奖补政策,落细草畜平衡、禁牧休牧等保护措施,巩固提升草原生态保护成果。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好自治区草原合理利用及草畜平衡实施成效精准监测试点项目,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2.3万亩、鼠虫害防治170万亩。加大草原执法监督力度,严格禁止在草原上乱采滥挖、新开露天矿山,严厉打击各类违法占用草原林地行为。抓好露天矿山环境综合治理,投入资金1.27亿元,治理面积2.6平方公里;集中解决历史遗留无主废弃采坑存量问题,投入资金4500万元,治理面积2.2平方公里。强化水域岸线管控,推动河湖长制责任体系有效落实。全面加强地下水管理和保护,严厉打击违法用水行为。综合采取备用水源建设、管网漏损改造、扩大再生水利用、落实城镇阶梯水价、常态化节水宣传等措施,不断提升城镇用水保障能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更大决心和更加有力举措,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能源经济和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技术节能环保产业,严控“两高”项目,构建绿色经济体系。详细测算重点企业用能实际,精准落实“一企一策”节能管理,全面推动清洁生产和节能改造。深入开展公共节能、绿色出行等宣传推广,培养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五)发挥重点项目带动支持作用。牢固树立“发展靠项目支撑、工作靠项目推进”的理念,大力实施一批强基础、增功能、惠民生、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全年初步计划实施重点项目132项,年内完成投资79亿元。突出抓好20个盟级重点项目,实现投资57亿元,投资额同比增长95%。全力争取上级项目资金、产业基金和新增债券,确保手续齐备、效益良好的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充分发挥集中审批机制作用,加快办理项目手续,全力扫清开工障碍,推动项目按时开工、加快建设。

  (六)努力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导向,加大“向上跑”力度,全力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债券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坚持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重点支持手续全、效益好的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投资对全市经济增长的稳定作用,以扩大有效投资为手段,引领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确保投资增长有后劲。继续加大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力度,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参与到我市经济发展当中。同时继续及时掌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的最新进展,将未纳入统计的项目及时纳入统计范畴,对已纳入统计范围项目加大投资调度力度,力争完成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的目标。

  (七)不断提高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交通方面,配合完善项目手续,协调推动太锡铁路建设、站前广场人防改造及市政配套、东站规划建设、机场改扩建等工程。加大资金争取力度,实施贝力克火山地质公园等农村公路项目。积极对接风电企业,开工建设风场进场道路项目。电网、通信方面,组织实施马都110千伏输变电、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改造、老旧小区供电设施改造、农网改造、新能源转网电等供电工程,提高供电可靠性。建设开通5G基站200个以上,敷设光缆600公里。水利方面,完善城市防洪体系,有序推进城南防洪、奶牛场河治理等工程。城市基础设施方面,有序推进桥梁拓宽改造、断头路打通、道路修复、人行道维修等工程,提升城市道路通达效率。强化水、暖、气服务保障,加快污水处理厂续建、水源井调整、三水管网改造等工程,尽快完成巴彦宝力格水源地水文地质详勘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全力组织实施供热提升改造工程,切实解决好居民最为关心的冬季供热问题;积极引进实力强、信誉好的燃气企业,扩大管道燃气覆盖率,确保城市用气安全。抓好城市添绿增色工作,完善城市道路、公园游园等绿化建设。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改造棚户区550户、老旧小区4727户。开展物业服务提升行动,推动物业服务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推动建筑垃圾消纳场、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垃圾处理等重点项目投入使用。合理规划设置停车场、停车位,缓解城区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发挥“12345”智慧平台作用,打造城市精细化管理平台。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综合整治行动,集中整治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区域环境卫生,着力改善城市环境,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园区基础设施方面。如期完成一区三园环评、能评等专项区域评估工作,加快总规、产规、控规等基础性规划编制工作,引领园区科学发展。吸引社会资本,积极推进空港智慧物流产业园、保税仓库、铁路货场等项目建设。实施园区提升工程,提质改造基础设施,增强承载能力。结合开发区以案促改工作,全面整治突出问题,着力完善制度机制,不断提升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牧区基础设施方面,因地制宜推进“厕所革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垃圾污水治理等工作。加大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牧户用电、用网水平。

  (八)扎实做好保障改善民生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保持过渡期内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持续打造2个乡村振兴示范嘎查,通过示范带动、以点带面,推动牧区全面振兴。发展壮大牧区产业,实施乡村振兴项目10个,带动牧区特色产业扩面增效。深化龙头企业与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壮大嘎查集体经济,促进牧民稳定增收。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双减”政策,认真开展中小学课后服务,规范整治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完成第十三小学工程建设,推动振兴幼儿园、楚鲁图幼儿园、团结幼儿园、第十五小学、第五中学等项目开工建设。贯彻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精神,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优质特色、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重视发展民族教育,办好特殊教育,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牧民工等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完善失业监测预警机制,规范公益性岗位管理,托底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增收致富工程,积极落实工资合理增长、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工资支付保障等机制,确保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建设健康锡林浩特。一如既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持之以恒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要求,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健全完善快速反应机制,倾力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扩大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全面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促进中医药(蒙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称号。大力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精心打造一批品牌赛事。扎实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提升自治区全民健身示范市创建成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做到应保尽保。严格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综合保障政策,鼓励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保障需求。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规范养老服务市场,构建居家和社区养老为基础、社会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深化殡葬综合改革,有序推进殡葬行业整治。精准执行“两金三制”等制度,确保农牧民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预期引导,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合理住房需求。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支持发展乌兰牧骑事业,抓好“蒙古马”精神主题艺术创作和展示展演,打造特色文化名片。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工程,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200场以上。加强贝子庙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和利用,扎实推进巴彦锡勒城址考古发掘。完善图书馆、文化馆服务功能,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和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九)全面扩大开放合作。主动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和打造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加强与蒙古国的友好合作和经贸往来。借助进京快速铁路加快建设的有利契机,深化与京津冀、环渤海、长三角等地区的交流合作,吸引集聚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扣产业方向和发展目标,着力引进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争取新落地项目5个以上,引进资金50亿元以上。支持外贸企业发展,加快形成全面开放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