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浩特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锡林浩特市医疗应急重点城市 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锡市政发〔2023〕140 号  2023-12-19
字号: 打印

  各苏木镇人民政府,国有农牧场,街道办事处,市直相关部门单位, 锡林郭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锡林浩特市医疗应急重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3 年 12 月 15 日

  锡林浩特市医疗应急重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突发事件医疗应急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锡林郭勒盟医疗应急重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锡署发〔2023〕224 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问题导向、任务牵引,汲取新冠疫情等突发事件的处置做法和成功经验,坚持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深刻把握新时代、新理念、新格局对医疗应急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组织开展首批全国医疗 应急重点城市建设,加大智力、政策、资金、技术、装备、 演练支持力度,突出应急准备、信息报告、先期处置、组织指挥、救援协同、区域联动等内容,构建高效的指挥体系和联动协同机制,在医疗应急工作投入保障、能力建设、管理 体制、运作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改革创新。全面形成科学规范 的管理机制和各部门参与的合作机制,建立快速高效的信息服务系统,逐步健全完善全市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医疗应急体系。

  二、重点建设内容

  (一)建立高效的医疗应急指挥体系和管理机制。

  1.政府负责,多方协同。按照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原则,建设现代化医疗应急管理机制和指挥体系。建立由卫生健康统筹协调,多部门参与的合作联动机制,定期召开多部门沟通协调会。根据实际情况,在医疗应急工作中,开展区域间协同合作,提升医疗应急救治能力。

  2.平急结合,完善预案。全面加强我市医疗应急能力建设,夯实基础,高效准备,积在平时,用在急时,切实提升医疗 应急能力和水平。完善分层分类的医疗应急预案体系和响应机制,保障各部门和各环节职责明确、无缝对接,确保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

  3.建章立制, 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医疗应急管理制度, 包括应急准备、决策指挥、应急值守、信息报告、队伍调配、 物资储备、部门协调、应急救治等工作制度,建立检查指导、 考核评估机制等, 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规范管理。

  (二)建立快捷高效的信息报告系统,提高响应速度。

  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制度,及时了解、核实、报告相关信息,逐级上报,不瞒报、不错报、不迟报、不漏报,报告内容 应包含信息来源、波及范围、事件性质、危害程度、事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做好首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各 部门收到报告后即时反应,迅速处置。依据事件级别和实际需要,综合判定事件性质,启动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救治,酌情成立现场指挥部,提高医疗应急响应速度。要创新利用大 数据、物联网、5G 等新技术,发挥医疗机构 HIS 和院前急 救调度系统基础性作用,促进多网融合嵌套,提升报告处置效率,并确保信息网络安全,不发生失密、泄密事件。

  (三)加强急救网络建设。

  1.建立完善苏木乡镇急救站,将苏木乡镇中心卫生院全部纳入 120 急救网络管理,并结合地理区域、交通状况和 突发事件特点等情况,拓展基层医疗急救站点建设,切实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和装备物资配备,有效提升第一时间的现场医学救援能力和伤员接收救治能力。

  2.鼓励推广救护车远程会诊和急难危重病例专家远程会诊,精准指导,提高抢救效率。

  3.强化市疾控机构传染病检测能力,在开展鼠疫、新冠 核酸检测的基础上,市疾控中心开展流感病毒、诺如病毒等核酸检测。

  4.充分发挥中医药(蒙医药)在重大传染病救治中的独特优势,积极探索应用中医药、蒙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加强中医药(蒙医药)应急物资、设备、设施、技术与人才资源储备,发挥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中的作用。

  (四)推进立体医疗转运与救治。

  1. 以建设 “农村半小时、牧区 1 小时”救援圈为目标, 建立健全 “ 中途对接”的农牧区医疗急救新模式,统筹基层医疗卫生流动服务车,实现急救车与流动服务车一接一送, 满足边远农牧区患者的转运需求。将嘎查村两委、 民兵、派出所民警、基层干部等人员车辆及公车全部纳入管理,以苏 木乡镇为单位登记造册,建立实时联络机制,开展基本急救 知识培训,本着就近、就便的原则协助开展急救转运志愿服务。

  2.推进航空医疗转运与救治。依托盟中心医院和盟蒙医医院航空紧急医学救援平台,结合我市人口分布、陆路交通等相关因素,在阿尔善宝力格镇和白音锡勒牧场分别增设 1个空中救援点,救援点面积为 30 米×30 米,周边设置 4-8 个边界灯。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协调合作,强化飞机内生命支持设备配备,保证转运安全。

  3.建立完善陆路长途医疗转运协作机制。加强卫生健康、 公安、交通、铁路等部门间联动协作,制定陆路长途医疗转运预案,提升大批量伤员的转运效率和安全性。

  (五)强化医疗应急队伍建设。

  1.加大投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扩充必要资源,妇幼  保健院、疾控中心和苏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  设平急结合的应急队伍,为队伍配置相应的救援装置和设备,推进医疗应急队伍功能由 “单一化” 向 “综合性”发展。

  2.开展背囊化基层医疗应急小分队建设。每个小分队由 医疗、疾控、检验、心理、管理等若干个基本作战单元,共 20 人组成,可根据突发事件类型、级别进行模块化编组, 拥有依托救护车的中短途快速反应能力和不依赖机动车的短途突击能力,拥有一定程度的独立野外自我保障能力,满 足各类较大及以下突发事件现场处置和重大突发事件先期处置需求。

  3.依托安神医院加强应急心理救援队伍建设,增强突发事件医疗应急心理援助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六)强化人才培养和培训演练。

  加大医疗应急人才培训力度,依托盟中心医院建设得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每年派出医疗应急专业人员进修学习。根 据风险类型特点和工作需要,开展不同类型的日常培训和应急演练,以练促训、以练备战,通过培训演练进一步明确职责,发现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各环节存在的问题,优化工作方式和思路,提升应急能力和水平。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每年至少组 织 2 次医疗应急专项培训,培训有考核,考核合格率达 100%。每年至少组织或参与 1 次医疗应急演练,演练有评估总结、有问题整改。

  (七)完善医疗应急保障机制。

  1.完善分级储备制度。建立政府储备、医疗机构储备和 医药企业储备相结合的立体化储备格局,健全区域储备合作、 互助机制,加强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确保应急状态下紧急 调用更加高效。对照《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应急基本装备物资 储备目录》,结合实际,及时调整完善实物储备目录,包括储 备种类、储备数量、储备方式等。规范应急物资储备库,做 到“ 三定”(定分管领导、定管理科室、定使用保管人)、“六防” (防火、防潮、防盗、防冻、防腐烂变质、防鼠咬虫蛀), 建立出入库、调拨管理登记账本,账物相符,装备物资定期更新和轮储。

  2.统筹发展信息化建设。加强医疗机构信息化设备配备,完善门急诊(包括发热门诊)电子病历系统、视频信息系统、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健全信息通道接口,为实现医疗机构内与其他部门 “互联互通”提供支持。

  (八)提升公众医疗应急素养。

  开展医疗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普及活动,如心肺复苏、 自动体外除颤仪(AED)使用的知识和技能、个人紧急避险和 自救方法等,组织开展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机关活动,到 2025 年底,覆盖率达 75%以上。结合健康锡林郭勒行动、健康素养知识普及提升行动及国家卫生城市、 健康促进创建及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活动周、“健康地摊”等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和微视频、客户端、网络等新兴媒体开展科普宣传,鼓励家庭开展有针 对性的储备,提升全民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积极 推动全社会参与医疗应急工作,广泛动员和有效组织社会各 方力量,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和志愿者的作用,逐步形成全民关注、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

  (九)持续推进卫生应急规范化建设。

  继续巩固卫生应急规范化建设成果,疾控中心对照《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应急规范化医疗机构、疾控机构考核标准》,认真补短板、强弱项、提能力,达标率达到 100%。

  三、 组织与管理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部门要站在维护国家安全、巩固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高度,充分认识医疗应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成立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医疗应急重点城市建设领导 小组,其他部门、单位按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医疗应急有关工作,形成高效工作推进机制。

  (二)加大投入保障。 要着眼于国防动员和突发事件救援 需要,加大对医疗应急工作经费的投入力度,列入年度预算, 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保障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完善医疗应急工作保障体系,统筹协调发改、财政等部门,加强投入和运维资金保障,充分利用好各方面的投入,加大对医疗应急救治资源、救治设备、药品的储备投入和管理,保障伤病员救治工作,储备药品可定期轮换、高效利用,推动医疗应急重点城市建设工作高质量开展。

  (三)强化督导评估。 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加强工作统筹,着力推进紧急医学救援规划、医疗应急实施方 案和年度工作计划的落实、落细、落地。建立医疗应急重点 城市建设评估体系,制定评估方案,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督导 评估,综合评价全市医疗应急重点城市建设工作的进展和成 效,对推进慢的工作加强针对性指导,着力提升医疗应急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