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锡林浩特市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2022-01-04
字号: 打印

  各有关部门、苏木镇(场): 

  《锡林浩特市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2021-2025年)》已经政府2021年第25次党组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锡林浩特市人民政府                         

   2022年1月4日                           

  锡林浩特市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 (2021-2025年) 

  为全面落实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根据《内蒙古自治区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条例》(内人常发〔2021〕53号)、内蒙古财政厅、农牧厅、林草局《内蒙古自治区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2021-2025年)》(内财农〔2021〕1190号)、《锡林郭勒盟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 (2021-2025年)》(锡署办发〔2021〕95号),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以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促进牧民增收为目的,以落实草原经营管理制度为根底,以强化草原执法监督为保障,以加强草原动态监测和技术推广为支撑,严格落实草原生态保护制度和相关措施,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大草原生态补偿投入力度,切实减轻草原放牧压力,促进草原休养生息,加快草原生态恢复, 统筹推进草原牧区生态、生产、生活协同发展。 

  (二)总体目标。通过实施草原补奖和相关政策,落实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制度,使得草原生态环境持续好转,质量明显改善,草原生态战略地位进一步突出;牧民保护草原的自觉意识进一步提高;引导牧民科学利用天然草原,加快推动草牧业生产方式转变,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稳步提升牧民收入水平;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生态文明作出贡献,守护好祖国北部边境这道亮丽风景线。 

  (三)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推进草原各项保护制度落实,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环境,夯实牧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基础。 

  ——坚持权责到苏木镇场,分级落实的原则。坚持任务、资金、目标、责任、办法“五到苏木镇场”,苏木镇场为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逐级签订目标责任状,分解任务指标,完善政策落实机制,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检查,确保任务资金落实到位。 

  ——坚持政策稳定,稳步推进的原则。保持政策目标稳定,享受人群基本稳定,政策支持力度不减,补助奖励标准不降,配套资金不断档,继续执行前两轮好的举措和办法。 

  ——坚持以草定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政策落实要尊重草地资源的客观实际,突出重点,科学划定禁牧和草畜平衡区,科学核定暖季天然草原适宜载畜量,分类指导,有理有据确定补奖标准。 

  ——坚持公开透明,补奖到户,资金发放与任务落实相挂钩的原则。坚持政策执行全程透明,做到任务落实、资金发放、建档立卡、服务指导、监督管理“五到户”,资金发放与任务落实相挂钩,做到公平、公正,充分发挥牧民主体作用,不折不扣执行草原补奖资金嘎查分场级公示制度,保证政策在阳光下运行。         

  ——坚持以人为本,因需施策的原则。政策落实既要体现政策的公平性,同时又要避免搞平均主义,要充分考虑经济、人均草场资源等差异,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确保政策实施成效。 

  ——坚持统筹推进,深化改革,推进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相结合的原则。将落实草原补奖政策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与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相结合,与推进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相结合,与退化草原生态修复相结合,进一步深化牧区改革,充分利用草原确权承包成果,加大草原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扎实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建设。 

  二、补奖政策实施范围及拟定分区 

  (一)实施范围 

  全市8个苏木镇场,凡持有草原承包经营权证或签订草原承包经营合同的牧民、国有农牧场的职工、家属均可享受草原补奖政策。实施总面积2029.51万亩,涉及8个苏木镇场、36个嘎查分场。 

  (二)分区及资金 

  1.按项目区划分 

  补奖政策分区以草原普查与监测数据为依据,以二轮补奖政策落实为基础,划分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具体如下: 

  1.1 禁牧区 

  将自然保护区核心控制区、常规禁牧区、水源地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及沙化较为严重区域列入禁牧区。禁牧区总面积126.226万亩,占总补奖面积6%,其中: 

  1.1.1 常规禁牧区 

  巴彦宝力格水源地保护区、毛登牧场围封草场、机场西侧、207国道与锡多铁路部分夹角带、贝力克牧场高速公路与207国道间形成的夹角带共18.2万亩,补助标准每年9元/亩,补助资金163.8万元; 

  朝克乌拉苏木乌尤特嘎查(五间房)沙化退化严重区人均承包草原面积较小的区域,共计10.22万亩,涉及人数235人,结合上一轮保底标准,依据上级标准不降低的原则,保底标准每年6000元/人,补助金额141万元; 

  1.1.2 2019、2020年草原生态修复项目区 

  草原生态修复项目区面积7.6万亩,涉及2个苏木镇场、3个嘎查分场,考虑到草原生态修复区目前正在享受修复项目生态补偿补贴每年45元/亩,直至项目结束(2019-2022年)。因此,本着同一区域不得享受两种国家专项补贴的原则,2021年和2022年享受草原生态修复项目补贴,2023-2025年结合本轮补奖政策享受9元/亩禁牧补助,补助资金为每年68.4万元,以便巩固修复成果。 

  1.1.3 特殊功能区 

  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白银库伦牧场遗鸥保护区核心区及重要水源地范围纳入特殊功能区,共90.206万亩,涉及7个苏木镇场、13个嘎查分场,补助标准每年50元/亩,补助金额4510.3万元。 

  1.2 草畜平衡区 

  全市草畜平衡区总面积1903.284万亩,占总补奖面积94.%涉及8个苏木镇场、36个嘎查分场,奖励标准每年3元/亩,奖励金额5709.852万元。 

  1.3 资金核算 

  锡林浩特市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面积2029.51万亩,每年补助奖励资金10593.352万元(其中,2021年和2022年发放10524.952万元),其中,禁牧区126.226万亩,补助资金4883.5万元(其中,2021年和2022年发放4815.1万元),草畜平衡区1903.284万亩,奖励资金5709.852万元。 

  2.按苏木镇场划分 

  2.1 宝力根苏木纳入第三轮补奖政策范围461.01万亩,其中禁牧区12.85万亩(常规禁牧区6.2万亩、特殊功能区6.65万亩);草畜平衡区448.16万亩。 

  2.2 朝克乌拉苏木纳入第三轮补奖政策范围269.18万亩,其中禁牧区10.95万亩(常规禁牧区10.22万亩、特殊功能区0.73万亩);草畜平衡区258.23万亩。 

  2.3 阿尔善宝力格镇纳入第三轮补奖政策范围305万亩,全部为草畜平衡区。 

  2.4 巴彦宝拉格苏木纳入第三轮补奖政策范围204.15万亩,其中禁牧区7.04万亩(常规禁牧区1.2万亩、特殊功能区5.84万亩);草畜平衡区197.11万亩。 

  2.5 白音锡勒牧场纳入第三轮补奖政策范围467.82万亩,其中禁牧区60.7万亩(全部为特殊功能区);草畜平衡区407.12万亩。 

  2.6 白银库伦牧场纳入第三轮补奖政策范围170.1万亩,其中禁牧区4.79万亩(全部为特殊功能区);草畜平衡区165.31万亩。 

  2.7 毛登牧场纳入第三轮补奖政策范围78万亩,其中禁牧区18.086万亩(常规禁牧区15.8万亩、特殊功能区2.286万亩);草畜平衡区59.914万亩。 

  2.8 贝力克牧场纳入第三轮补奖政策范围74.23万亩,其中禁牧区11.81万亩(常规禁牧区2.6万亩、特殊功能区9.21万亩);草畜平衡区62.42万亩。 

  3.春季休牧 

  3.1 休牧期确定。依据锡林郭勒盟行署办公室关于印发《锡林郭勒盟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锡署办发〔2021〕95号)文件要求,“各旗县根据不同气候条件、草原植被类型、生产需要,确定休牧起止时间。为促进草原休养生息,休牧期确保不得少于45天。休牧起始时间:南部和西部地区(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镶黄旗、正镶白旗、太仆寺旗、正蓝旗)不早于4月10日,中北部地区(阿巴嘎旗、锡林浩特市、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乌拉盖管理区)不早于4月15日”。 

  3.2 休牧期管理。草畜平衡区全部执行休牧制度,休牧期内严禁放牧,可保留一定面积的牲畜活动场。休牧期结束后,活动场应适当进行修复,并全年禁牧,促进植被恢复。根据每年气候因素,适时发布休牧公告,明确休牧起止时间,并在显著位置设立相关标志。 

  3.3 补助标准。承包到户的春季休牧草场,休牧期补助测算标准为1.125元/亩(9元/亩÷12个月×1.5个月(45天)=1.125元/亩)。 

  3.4 休牧补贴资金 

  全市纳入春季返青期休牧面积为1903.284万亩,标准为每年1.125元/亩,补贴资金2141.1945万元。 

  三、具体要求 

  (一)进一步简政放权,明确实施主体。第三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建立“五到苏木镇场”落实机制,即任务、资金、目标、责任、办法到苏木镇场,苏木镇场为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抓好、抓实政策落实工作,签订目标责任状,分解任务指标,完善政策落实机制,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检查,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将国家的惠牧政策原原本本交给牧民。 

  (二)利用好第二轮草原补奖结余资金。对第二轮草原补奖结余资金要专款专用,结合实际继续用于支持草原生态修复和保护。 

  (三)强化资金管理。规范资金使用和管理,财政局会同林草局根据草原补奖政策资金分配情况,设立草原补奖资金专账,并下设各项资金明细账户,分别核算,专款专用。补奖资金要严格通过“一卡通”及时发放到牧民手中,并在“一卡通”中明确资金项目名称;执行资金落实“季报”制度,财政局通过“一卡通”系统,实时监控草原补奖资金的兑现到户情况,并每个季度形成专报;财政、林草、农牧部门要会同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加强对政策任务和资金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扣发补奖资金,要严格按照《内蒙古自治区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条例》规定用于草原保护建设;对因特殊情况形成的结余补奖资金, 结合实际继续用于支持草原生态修复和保护。 

  (四)严禁国家公职人员及非牧户非法享受草原补奖政策。坚决禁止国家公职人员及非牧户非法占用草原并以任何形式享受草原补奖政策,侵占牧民利益。 

  (五)扎实做好草原补奖信息系统数据录入和管理工作。要应 用草原数字化监管平台核监草原生态补奖。规范草原补奖信息系 统工作管理机制,严把数据录入和数据审核关,与补奖资金兑现时间要同步,确保数据录入及时,与实际兑现资金要符合,确保数据准确。细化草原补奖政策受益人员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稳定和完善草原确权承包,依法保护基本草原,严守草原生态红线。 

  (六)规范草原流转行为,切实解决租赁草场难监管问题。纳入补奖政策草原的流转,要按照《锡林郭勒盟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要求依法流转,严格执行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流转草场的补奖资金应由原承包人领取。未到苏木乡镇综合执法部门进行备案的已流转草场,一经发现停发当年补奖资金,备案后经查明履行草畜平衡和禁牧责任并实现草畜平衡和禁牧要求的, 可恢复发放。如发现有违规放牧和超载问题的,取消年度享受草原补奖政策资格。 

  (七)严格落实《内蒙古自治区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条例》。执行严格的禁牧、草畜平衡制度。禁牧区禁止放牧,特别是特殊功能区不允许从事任何生产经营活动,五年为一个禁牧周期。严格按照核定的标准执行,做到不超载,鼓励自行春季休牧和划区轮牧。禁牧区内打草必须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按照《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天然打草场保护利用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严格按照时间和规程等相关要求执行,严禁违规打草。对不按照规程打草的,扣除当年禁牧补助;集中连片打草场,不得放牧,给予核定载畜量,要明确四至界线、建设封育围栏、树立辨识标志,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打草,对不按照规程打草的扣除当年补奖资金;特殊功能区不得有放牧、舍饲、旅游等任何生产经营活动,一经发现扣发当年全部补奖资金。 

  (八)实行草原专职管护员制度,实现网格化落责。林草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统一聘用合同制专职草原管护员并统一管理,协助草原生态保护相关工作。 

  (九)科学核定暖季适宜载畜量。严格执行《内蒙古自治区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条例》、《锡林郭勒盟草地适宜载畜量核实工作指导意见》要求,根据草原生产能力监测结果,按照有关行业标准,结合地方实际,科学核定本地草畜平衡区2021-2025年草原暖季适宜载畜量,作为监管草畜平衡制度落实的重要依据。核定暖季载畜量时,做好专家论证和意见征询工作。执行核定结果公示制度,让牧民有更多的话语权。按照锡林浩特市暖季适宜载畜量,苏木乡镇(场)会同嘎查(分场)逐户核定暖季载畜量。 

  (十)建立更为灵活的奖惩挂钩制度。依要做到禁牧区零放牧、草畜平衡区不超载,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建立奖惩制度,对未完成禁牧、草畜平衡任务的,一经发现扣除当年资金。对于不严格执行禁牧、草畜平衡的嘎查、牧户不安排涉农涉牧项目。补助资金发放依据牧业年度普查数据和相关部门日常监管情况,各苏木镇场、嘎查分场出具发放意见,并在嘎查分场范围内进行公示,11月底前对完成禁牧区、草畜平衡区各项任务的牧户,一次性兑现资金。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草原补奖政策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工作专班,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草原补奖政策和资金管理规章制度。各苏木镇(场)比照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各级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有关方针政策,全力做好草原补奖政策和重大事宜的落实工作。进一步明确苏木镇(场)主体责任,压实苏木镇监督执法职责,强化嘎查奖惩权责,提升牧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经营意识,层层签订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责任状,与牧户签订禁休牧、草畜平衡合同书,分解任务指标,确保落实到位。 

  (二)明确部门分工。建立财政、农牧、林草、管理草原林地、自然资源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及其主管部门协调机制。财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做好资金发放和绩效管理工作,根据草原补奖政策资金分配情况,设立草原补奖资金专账, 分账核算,专款专用;林草和农牧部门按照政策实施需求,负责对享受政策的牧民登记造册。开展政策宣传,对草原补奖政策内容进行解读。加强政策培训,不断夯实工作基础,助推补奖政策落实落地落细,指导禁牧和草畜平衡区合理划定,科学核定暖季适宜载畜量、确定休牧起止时间。管理草原林地、自然资源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及其主管部门负责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监督管理。 

  (三)加强舆论宣传。广泛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手机网络等多元化的新闻载体, 以及进嘎查分场入户宣讲培训、发放政策明白卡等多种形式,宣传解读三轮草原补奖政策,让广大基层干部、牧民充分知晓三轮草原补奖政策内容,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保证政策平稳过度,全面落实。政策落实过程中,应坚持政府引导,牧民为主体的原则, 充分调动牧民保护草原生态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提高牧民政策的参与度,增加牧民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话语权。